當無障礙設施存在百年,必將是未來的珍寶。

閱讀這篇報導《怎麼多兩塊斜坡?新埔陳家祠被罵醜》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559759 ,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當今竟有這樣的文史工作者會對無障礙斜坡提出如此難堪的抨擊,真需要如此尖酸嗎?

我試圖從善意角度解讀這位文史工作者黃有福的說法,但不知是否精準。

  • 黃有福或許認為古蹟內放置木造活動無障礙斜坡板的解決方案有點太隨便,斜坡設施應該做出更融入古蹟的古味風貌。
  • 如果是這樣,那更應該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才好吧,還有照片中牆上的滅火器、防止行人進入的圍欄、立式指示牌 …… 等,不醜陋嗎?沒破壞視覺和諧嗎?
  • 黃有福批斜坡板,「就像一件美麗的衣服被潑灑了兩塊汙漬」「為何將無障礙坡道設在天井 (中埕) 中央,這天井是祭祀空間,讓身障人士推著輪椅進去做什麼?」這些話真的很傷人!
  • 黃有福還說,「陳氏宗祠改建後美輪美奐,無論彩繪、木雕、石雕、磚雕,都可說是新埔第一 … 」。請問經過改建後,還是原貌嗎?

我們都知道每隔一段時間古蹟都要面臨修建否則一定崩壞凋零,每次修建都會如實紀錄並寫入修建誌。

如果,我們用心修建或修復古蹟,連帶也把無障礙設施設計進去並加入修建誌,那麼我們將可視增設的無障礙設施自然走入該古蹟的歷史;百年後,優質的無障礙設施將會是後人的珍寶,成為必須被保護的古物,讓古蹟「活」得更長更久,不是更好嗎?

鄭豐喜基金會
無障礙行動總監 Lim Bun-hoa (林文華)

201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