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台灣 電子報 20100626-1

__ 國際訊息 __

朝鮮戰爭對日本的影響持續至今/文雨, BBC

www.bbc.co.uk


 美國著手重新武裝了過去的敵人。在佔領軍司令部的命令下,以維持治安為名組織了警察預備隊 (也就是後來的自衛隊) ,事實上使得日本的軍事力量得以復活。

 朝鮮戰爭爆發後,當時的日本首相吉田茂認為這場戰爭對日本來說是「天佑神助」。二戰的戰敗國日本在朝鮮戰爭期間獲得復甦,為日後成為經濟大國打下基礎。於此同時,日本在政治上成為了追隨美國的長期保守政權;在外交上重返國際社會,並成為美國陣營中堅定的一員。 60 年後的今天,日本仍視北韓為東亞的主要威脅,這也是日本強調需繼續鞏固日美同盟的理由之一。

「朝鮮特需」救活日本經濟

 日本在二戰中損失慘重,經濟荒廢,遍地焦土。 1950 年,仍在美軍佔領之下的日本正處於「經濟蕭條的邊緣」。可是, 6 月 25 日爆發的朝鮮戰爭,突然給日本的經濟不安畫上了句號。

 戰爭爆發後的 8 月 25 日,美國在橫濱設置了在日兵站司令部,開始從日本大量採購前線所需要的被服、軍用毛毯、作戰沙袋以及各種鋼材等軍需物資。從 1950 年到 1952 年底,美國的軍需物資採購額度達 10 億美元。到 1955 年,包括間接軍需物資在內的總額度至少有 36 億美元。 1952 年,佔領軍司令部也允許日本企業生產兵器和彈藥,再加上修理車輛、飛機等業務,那些曾在二戰中生產戰鬥機、坦克等的重工企業得以東山再起。

 美軍龐大的需求被稱為「朝鮮特需」,不僅使日本的工業生產急速發展,而且從美國學到了產業立國所需要的重要技術,以及先進的品質管理、工程管理方法,為日後成為經濟大國奠定了基礎。在朝鮮戰爭期間,日本的經濟恢復到二戰前的水準。

日美從敵國到盟國

 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為了遏制和對抗支持北韓的中國和蘇聯,改變了其對日本的佔領政策。具體表現在美國放鬆了對日本的種種限制,放寬對日本戰犯的追究,加速簽訂了讓日本獨立,恢復主權,重返國際社會的舊金山和約。 1951 年 9 月 8 日,日美之間締結了《日美安全保障條約》。

 美國還著手重新武裝了過去的敵人。在佔領軍司令部的命令下,以維持治安為名組織了警察預備隊 (也就是後來的自衛隊) ,事實上使得日本的軍事力量得以復活。在朝鮮戰爭期間,日本不僅做為美軍的出擊基地和補給基地發揮作用,還投入人員直接參與了軍事運輸和除雷等作業。

 在政治上,當時的吉田首相在國會表明全面支持美軍,自民黨在親美路線下成為了追隨美國的長期保守政權。就這樣,日美兩國出於各自的戰略發展需要,從昔日的敵國變成相互依存的盟國。

美日朝關係面臨新局面

 朝鮮戰爭是二戰結束後東西方兩大陣營直接較量的戰場。隨著冷戰的結束,兩種意識形態的對立已經淡化,世界形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由於朝鮮半島上的軍事對峙狀態還在持續,日本仍然將朝鮮視為最大的威脅而高度戒備。

 民主黨執政之後,圍繞美軍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日美同盟經受了考驗。日本朝野在強調鞏固日美同盟的重要性的同時,也在摸索新時代的安全保障政策

 另一方面,日本新任首相菅直人最近表示要通過一系列解決「綁架、核以及導彈問題」的方法來謀求歷史清算及日朝關係的正常化,但北韓方面對此的回應則是外交關係的正常化必須要在清算日本過去罪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除了當年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日本在朝鮮戰爭中充當美國的「幫兇」,也被北韓看作是「過去的罪行」之一。

 60 年前的朝鮮戰爭,是給日本二戰後的發展進程造成關鍵性影響的重大事件。對朝鮮戰爭進行認真的總結,對於日本思考今後的日美、日朝關係都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0/6/25)


副欄/Lim Bun-hoa (林文華)

【數位台灣家族】 www.digitaiwan.com
 建自 1996.9.25. Lim Bun-hoa (林文華) /
 訂閱或停訂“數位台灣電子報”: bunhoa@digitaiw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