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看到台灣現狀與未來

台灣終於有共識了,那就是 “[中華民國]百歲共識” ;此共識不但是台灣的最大公約數,也是最小公倍數!有些人認為 2011 年元旦[中華民國]百歲了,更有些人說:「[中華民國]已經 “百歲” 數十年了」。

那麼,我們是否該認真思考:[中華民國]百歲了後呢?

就在這時,國家圖書館 (台北) 有一項跨年特展令人注目,是 AIT 所主辦的 “美國人在台灣的足跡: 1950-1980 ” 特展; AIT 處長司徒文主持這項特展開幕並致詞。這篇致詞全文值得我們閱讀再三,相當有趣,也代表美國的官方說法。

整篇致詞,我們聽到的都是針對台灣、台灣人、台美關係 …… ,完全看不到[中華民國]的任何影子。看完整個展場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原來[中華民國]在美國人眼中,是個被珍貴保存的歷史文物。照這樣看來,美國也認為[中華民國]已經百歲很久了。開幕當天, AIT 特別邀請馬英九先生到現場 “回顧回顧” ,回顧一下[中華民國]的真相,等於糾正最近馬先生「援引 1952 年中日和約,證明台灣屬於[中華民國]」之謬論。司徒文展望未來,舉座落在台北內湖正在興建中的 AIT 新大樓,象徵著美國與台灣在 21 世紀的夥伴關係;一個和美國仍然持續維繫夥伴關係的台灣,怎會屬於歷史文物呢?

既然[中華民國]百歲了,那麼現在的 “中華民國” 又是什麼?

很簡單, “中華民國” 流亡政府,只是個組織,也就是個社團而已,可視為法人機構。其實也有類似的社團,如台灣國臨時政府台灣民政府 …… ,這些社團只要不是恐怖組織,都可以堂堂正正從事涉外活動。受到尊崇的甚至可以光明正大進出他國的政府部門、會見國家元首或受邀國會演講。

或許有人會問,這個與外來往的名稱,也有 “國” 字,怎不是國家?其實社團法人名稱可以五花八門,汐止有個叫 “宏國大鎮” 的社區,這個社區名稱有個 “鎮” ,但卻沒有鎮的地位。

那麼,台灣人民不是已經透過民主程序,選出自己的 “總統” 了?其實台灣人目前選出的總統,根本不是國家總統,是 “中華民國組織” 的代表人,其地位有如其他社團的會長、理事長、主席 …… 。也就是說,奧委會主席和 “國家主席” 還是很不同。

又,憲法呢?回頭看看美國,憲法還是有位階之分,除了美國憲法外還有州憲法和各種法律。憲法為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訂定的依據,就像社團也有自己的組織章程和其他管理規章;大廈社區也一樣可以訂定各項管理規章,但一切都以社區規約為依據。

可是問題來了,這部曾經是國家憲法的《中華民國憲法》有夠尷尬,其主體[中華民國]已經百歲,卻忘了跟著陪葬掉。剛好 “中華民國” 組織沒有自己的組織章程,索性就資源回收拿來冒充,以為這樣可以成功騙騙台灣人。果然,所謂的「憲法的重疊共識」等莫名奇妙言論竟出自身為律師的謝長廷先生之口,是自己無知呢?還是想以此 “無魂無體” 的道具,另外行騙台灣人?

護照呢?這就有趣了,誰說只有國家才發行護照?這本 “台灣共和國護照” 也獲得多國簽證。

有人說, “中華民國” 還維繫著幾個邦交國。是呀,幾個哈錢的小國家或其總統家族視財如命,為了$要他們 “認爸、稱公” ,很容易呀!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 在台灣 → “中華民國” 是台灣 → “中華民國” 害台灣

1995 年,李登輝先生在美國康乃爾大學以《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為題演講,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一辭。後來,卸任後曾公開指出,「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台灣階段性正名運動的一部份,其最終目的是要將國號更改為「台灣」。

這樣的說法令人疑惑!雖然 “中華民國” 在台灣基本上沒有錯,是目前台灣裡還存在的一個流亡政府組織;此組織不論改幾次名稱,就算如願順利正明成為 “台灣” ,也都還只是個組織,不會因為換掉名稱就成了個國家。

2005 年,陳水扁先生提出:「經過四階段演進,現在的 “中華民國” 是台灣。」

這個論述,超級誇張;是《異形》第幾集?一個社團,按照組織章程,透過選舉換了理事長和幹部,這個社團就會成為國家了?

2008 年,馬英九先生獲得勝選,施政至今已兩年多,讓我們很清楚看到一個事實,那就是「 “中華民國” 害台灣」。這個組織換了一個 “中國心” 的幹部團隊,一切向中國學習;很快的台灣已經變成窮富兩極的嚴重階級社會了。

本土政團該參與 “中華民國” 各項選舉嗎?

這是一定要的。

雖然 “中華民國” 不是個國家,但這個組織掌控整個台灣的所有支配,是台灣的管理當局。所以,組織的成員優劣關係著全民的幸福與否,尤其馬團隊正無情的塗炭台灣人民,在野政團有義務為人民做出強而有力的因應;否則會 “中華民國” 毀台灣!

但不論在野政團如何努力獲得勝選,如何做好施政,台灣還是不會變成一個國家。獲得全民支持,也只是獲得管理權,目的就是要為人民謀幸福;而非成為變形金剛!

競選 “中華民國” 幹部,與台灣是否能獨立建國無關,但本土政團仍然要很努力的去做。

2008 之前 , KMT 欲借屍還魂; 2008 馬英九上台以後呢?

很清楚的, 2008 之前的 KMT 死抱 “法統” ,企圖藉著[中華民國]之屍,力圖還魂。

我們都知道,一部自己拼裝的車子,去掛上已經註銷的車牌,就可以上路嗎?就算嶄新出廠的車子,沒有透過合法程序取得 “車籍” ,這部車仍然不能開出去。

每年 “雙十國慶” 旗海飄揚,有如廟會旁的弄獅表演,可以看到活蹦亂跳的猛獅賣力演出;當廟會結束,我們又看到那扁扁的獅面攤在一旁,無人過問。這就是[中華民國]真實面目。

倒是 2008 年後的馬團隊,充分了解[中華民國]真的無魂無體,完全拋棄借屍還魂幻想,連“國旗”都可以不要。卻因掌握 “中華民國” 組織的殘餘價值,企圖抱住台灣遠離國際,更要投向中國。諷刺的是, DPP 竟然轉頭擁抱那支 “邪惡之旗” ,令人不解。

1990 之前, DPP 要獨立建國; 1990 之後, DPP 企圖借殼上市!

1990 之前, DPP 黨綱第一條: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沒錯,就是這條文,讓 DPP 黨綱被稱為台獨黨綱。當時集結本土人士創立的政黨,清楚告訴台灣人民: DPP 要帶領台灣人民投身建國運動,要在台灣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1990 年 5 月, DPP 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自此等於詔告台灣人民, DPP 不再從事建國運動了,專心爭取 “中華民國” 組織的行政管理權。

問題又來了, DPP 說出:「 ROC 主權獨立,台灣不需再宣佈獨立。」也有 DPP 民代告訴我,這叫:借殼上市。

環顧週遭,雖然可以看到所謂借殼上市的公司,但那都不是正道。唯有從頭用雙手打下根基的企業,才有機會可長可久。借殼上市的企業,其心態如何?哪天有更大利益可圖的機會,難保不會先掏空,再把殼給賣掉!

DPP 想藉 ROC 組織的殼,自己認為已經成為國家,連我這沒讀書的都知道:荒謬!

真實的情況,台灣的主權是獨立的,是另有權狀,和中國無關。但這獨立出來的主權現在到底在誰的手中?我只知道原本在日本手裡,但二戰後日本放棄掉了。這張權狀很多國家都有意見,但應該還在美國的保管中。

如果, DPP 只滿足於在台灣裡的一個社團的領導權,但能為台灣人民謀福利,我沒意見,我會支持;若希望在台灣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我是不會指望 DPP ,這個政團沒有掌國的能力。

台灣獨立建國,有機會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問問台灣人民準備好了嗎?有下定決心嗎?有掌國能力的政團誕生了嗎?

一個新國家的建立,絕對和國際大國們脫不了關係。每個新國家建立的原因各有不同,但都必須是在國際的強力關心下,按部就班往前行。

巴拿馬、蘇丹

1821 年,巴拿馬地區擺脫西班牙殖民加入大哥倫比亞共和國,之後法國人在此開鑿巴拿馬運河沒成後由美國接手,讓太平洋和大西洋在此貫通。就因為這條運河讓巴拿馬地區的戰略利益暴漲, 1993 年 11 月在美國海軍配合下發生幾乎不流血革命,巴拿馬要求脫離哥倫比亞, 11 月 3 日反叛者在巴拿馬城宣佈成立一個獨立的共和國。

巴拿馬雖然獨立了,還是一路跌跌撞撞,一度還因為和美國的關係日趨惡化,美國甘脆找個藉口出兵進入巴拿馬,直到後來美國讓巴拿馬自由選舉重新施行,媒體獲得言論自由,國家管理權漸漸和平過渡到平民政府手中。 1999 年 12 月 31 日美國將巴拿馬運河所有土地、建築、基礎設施和所有的管理權都交還給巴拿馬。

又有一個最新國家正在努力當中,蘇丹在聯合國的關注下,這幾天正在舉行南部蘇丹的獨立公投;南部蘇丹人民或有可能真的實現 “一邊一國” 。

台灣

長久以來,台灣地理位置特殊,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美國用其國內法《台灣關係法》和台灣維繫著長期的堅強關係。我們看看美國對巴拿馬如何 “進出” ?馬團隊沒看在眼裡嗎?

這種情況下,台灣有如桌上的一個橘子,這個橘子很多人都想要,如美國、日本、澳洲、中國 …… 等;就算拿不走也想聞一聞。美國人以前曾經握住過,後來美國鬆手只在桌邊盯著。但這種情況能維持多久?這絕對不是辦法吧。

情況不是永遠不變,只是時機問題!

如果有一天,橘子自己慢慢滾向某國 (如中國) ,美國會按兵不動嗎?美國會不會伸手把橘子 “喬” 回桌子的中間?

如果有一天,台灣人民明確向外發出想要獨立建國的聲音,而且已經準備好了;這些桌邊國家就該好好協議囉,台灣在利害關係國的關注下建立被承認的平民政府 、制定憲法、舉行公投、主權移交 …… 這些工作一步都不能跳過。於是,一個新而獨立的主權獨立國家,就這樣在亞洲誕生了,從此大家可以用國與國的姿態和台灣相對待了;聯合國大門根本不用敲就會自動開啟歡迎台灣。

Lim Bun-hoa (林文華) 2011/1/14

台灣唯一的海事博物館

Khiago ( “前進南極” 運動 Campaigner )

淡大海事博物館

人口 5,800 萬的英國有超過 120 座介紹海洋人文事務之 “海事博物館” ,而人口 2,300 萬、四面環海、應是個十足海洋國家的台灣,連一座公立的海事博物館都沒有;唯一的則是 “私立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 。假如「海洋立國」是喊真的,到 2008 年為止, DPP 足足有 8 年執政時間可先從基隆與高雄市規劃建構 “國立海事博物館” ,使其成為名符其實之「海洋港都」的陸標,從而去除人們對該兩個主要港市分別為「大廟前的小吃與愛河夜景」的傳統印象,並做為落實「海洋台灣」之基本政策的一部份;他們還有 3 年的時間。

台灣四面環繞溫暖的海洋,並東臨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應是個十足的海洋國家。我們雖然曾出口大量遊艇、遠洋漁撈作業活躍於全球各大海域,甚至奇蹟式地發展出擁有世界最大貨櫃船隊之民營海運企業等,但它們都屬經濟誘因之發展成就。

在長期的「中國陸封文化」之下,我國一般民眾近海而不認識海、絕大多數人沒有水上活動經驗、亦缺乏相關的出版品、不能登記以擁有遊艇,更難見海上活動俱樂部 (如帆船或潛水) 甚至參予國際海上活動 (如帆船與遠洋探險) 競賽 …… ,亦即實質的海洋文化並未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與思維。

已跨入 21 世紀的今天,公務部門只蓋專門介紹「海洋自然事務」之「海洋生態博物館 (Marine Biology Museum) 或水族館 (Aquarium) 」等,我們至此連一座公立介紹「海洋人文事務」包括航海科技、海洋文化與人類海洋活動史 …… 等的「海事博物館 (Maritime Museum) 」都沒有,唯一之“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則為民營的;而高喊海洋立國的 DPP 則一面喊財政困難、一面還在去年底準備要扎 200 億在台中興建與台灣毫不相干的古根漢美術館。

淡江大學之海事博物館位於其淡水鎮校園內,成立於 1990 年 6 月, 1992 年 8 月與美國之洛杉磯海事博物館簽約成姊妹館。

惟美中不足的是,該館仍偏重於船舶及輪機 …… 等之硬體介紹,假如能加強海洋人文事務,如航海史、遠洋探險、海洋與人類文明的關係 …… 等將更名符其實。儘管如此,該館仍極有看頭,創辦人林添福博士的苦心與識見令人敬佩。有關其進一步資訊,請參見其網站: http://museum.lib.tku.edu.tw/museum/index.htm

長期關切台灣之海洋議題的「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前董事林文華及其夫人老早就想到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參觀,卻因坐輪椅、行動不便一直未能成行, 7 月 12 日我們約好由他們老遠從汐止出發、我在士林加入而輾轉一起到淡水捷運站下車,再頂著大熱天開著他們的電動輪椅沿著之字形街道攀登上淡江大學校園,由於爬坡負載較大,在上坡道電動輪椅拋錨喊停了數次 …… 終嘗夙願。

荷蘭人在 1624 年建於今台南之 Fort Zeelandia (熱蘭遮城 / 安平古堡) ,台灣與 New Zealand (紐西蘭) 因荷蘭的早期遠洋航海活動而建立了歷史性的三角關係。

早期之南極探險史上有名的 Astrolabe 號。

1985 年,當年在其上簽訂日本無條件投降書之美國密蘇里航空母艦的 5 吋炮座冶鑄 3 面紀念牌,該館擁有 1 面。

2005/7/20

許我一面海洋味國旗

接到高雄市海洋局來電邀稿,甚感意外,我沒聽錯吧?是「海洋局」?高雄市有海洋局,台灣總算有了海洋局,這個海洋局真是得來不易。廖老師,您知道嗎!

1995 年開始,跟隨海大廖中山教授和戰友薛麗妮姊,學習認識海洋、呼籲關心海洋;我們上過無數民主電台,衝撞體制,宣揚海洋建國。直到廖教授走到人生最後腳步,還惦念台灣不能沒有海洋部。

一直以來,這個政府給我的感覺是「別人的」,雖然我出生就有這個政府,但「官方」和衙門有多大差別,我不知道,感覺上生活就是被管的,必須戰戰兢兢。直到和廖老師共事,才發現生活也可以很刺激,很挑戰。

520 總統就職,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就在當天下午接到海洋局的電話,突然間驚覺:這個政府什麼時候開始,好像變成「咱們的」,有自己人的感覺,整個政府好像是個園地,自己就融在裡面竟然沒注意到。一堆以前的朋友,什麼時候都變身了,都成了這個大家園的經營人。我再問自己一次:以前那種「別人的」的感覺什麼時候沒了?這個政府真的是咱們的嗎?

以前看電影的時候,看到「請起立」三個字,大家站起,我不顧身體障礙,也跟著硬撐立起來,然後「三民主義,吾黨所宗 …… 」,銀幕映出「請坐下」,這時我也跟著坐下來。這是儀式還是習慣,我從沒想過,反正這不重要,接下來的「本片開始」,才是重要;期盼接下來不要斷片就好。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再也沒刻意找機會到影院欣賞電影。

前年,有幸欣賞《 228 紀念音樂會》,入場前腦袋都是兒時電影院的印象和場景。奇怪!那些儀式都沒了,司儀講解安全注意事項、說明音樂會成員後,就進入精采的演奏。一首首成功的演出,我愛上了這樣的場景;最後演奏的曲目《 1947 序曲》,台灣的榮耀國際級大師蕭泰然老師 (參考 https://digitaiwan.com/?page_id=1688) 作品。演奏到其中的《台灣翠青》,突然有人站起來,越來越多,越來越多;他們也不管這是音樂會,不自主的齊聲唱出 ……

太平洋西南海邊 美麗島台灣翠青
早前受外邦統治 獨立今在出頭天
共和國憲法的基礎 四族群平等相協助
人類文化世界和平 國民向前貢獻才能
(參考 二二八紀念音樂會)

我忍不住了,我哭了,淚是燙熱的 …… 。沒錯,這才是「咱們的」,這個感覺勝過一切。

我不知道將來我們的國歌是哪一首,但我相信全民認同、在地創作,一定是這種感覺。聽到這樣的國歌,必定激發每個人內心深層情感,引爆出「守護台灣」的勇氣與決志,軟化所有對著我們的飛彈,擊退所有對台灣的打壓;一首「咱們的」國歌,強力牽引國際對我們的尊重與疼惜,勝過任何防衛系統。

這個政府真的是「咱們的」嗎?這個問題延續到隔天還在自問。一則刺眼的新聞:昨天國家慶典全場飄揚的「青天白日 …… 」竟被堆成垃圾,結果還被首都政府給當成「廢棄物」開出罰單給總統府。怎會這樣?就算平常表演場台上歌星丟到台下的手帕,觀眾都可以奮不顧身爭成一團,搶著要。這麼重要的慶典,這樣的歷史不會再重來;按理說,這些旗幟彌足珍貴。難道,「青天白日 …… 」那麼令人討厭?

每天飄揚於白宮的美國國旗,降旗後早就被人典藏走,白宮還發個證書,載明某年某月某日飄揚於白宮,連同國旗寄給幸運的申請人,每一面國旗絕對是「很幸福」的被珍藏著。

原來,「別人的」和「咱們的」差別如此之大,這面「青天白日 …… 」雖然飄揚於台灣各角落,也超過半世紀了,對台灣各族群來說並不是「共同的記憶」;情感的落差更是難以想像。尤其對很多人來說,這旗幟是踩著台灣先民的鮮血,硬給插上這片土地。我知道很多人為了族群和諧尤其政治人,很努力的想辦法去喜歡;可是, 521 這天答案就出來了,根本不可能。甚至我要說:台灣族群和諧的努力,走過半個世紀,還是被這面旗幟給破功。

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認真面對這個問題,不要再逃避了。或許,一面設計簡單的「海洋味國旗」誕生後,無謂的情感消耗戰就此平息。這面國旗可以中心向外各方向設計,海洋是陸地的延伸,展現海洋國家的發展遠景,自我謙虛不以地圖為圖像。

只要是「咱們的」國旗,不論食衣住行各領域,一定會有很多的創意,為這個國家宣傳。

這面海洋味國旗,跟著機隊、船隊昂首飄揚,佈滿全球,誰說我們國家弱小?

提醒政治菁英們:「如果因為困難,而只想找好走的路,那麼歷史並不缺你一人;如果路走得辛苦,只要努力夠了,最後一定是偉大的。」

Lim Bun-hoa (林文華) 2004/10/13

前進南極運動 ── 以台灣正名進軍南極國際舞台 簡要資訊

Khiago (企鵝先生)

南極地區之 2 個國際舞台
  1. 南極公約 (Antarctic Treaty, AT)
    • AT 不但成立極早 (1959 年) 並且管理地球表面上位於 60°S 以南、整個廣大的南極地區 (Antarctic Region) 之國際南極事務,南極公約系統轄有南極公約年會 (ATCM) 、南極科學研究委員會 (SCAR) 及國家南極科學研究計畫經理委員會 (COMNAP) …… 等而為一極重要之國際組織。由於未具聯合國會員資格,使現今的台灣無法加入該 「國際南極俱樂部 (Antarctic Club) 」而成為其簽約國。
    • 連國際 NGO 的「南極及南冰洋聯盟 (ASOC) 」自 1991 年起即列席 ATCM ,在現階段的台灣應爭取比照以成為其觀察員,惟名分大概只能依 WTO 、 APEC 或 WHA 模式,而其可預見的困難都是由於自己不爭氣:
      1. 受一直被[ ROC ]糾纏不清的中國阻撓。
      2. 是台灣的「南極資歷」遠不如 ASOC (積極關心具普世價值的國際南極保護議題) 。
  2. 南極大陸
    • 先進的海洋國家在南極大陸上之活動始於約 200 年前,現今該世界第 5 大陸塊,它如公海和太空一般為一「無主地」,只要遵守相關之 AT 的環保規定我們現在即可以 「台灣國」之名義或姿態進入該地球上極為特殊的國際舞台活動 ──
      1. 在那裡,沒有被阻撓進入的問題。
      2. 在那裡,沒有被干擾使用國號名稱的問題。
      3. 在那裡活動之效益遠超出國際政治領域 (還包括學術的、人文的、國防的、國際民生的 …… 等) 。
      4. 在那裡,所需的花費不多 (尤其假如只在南極夏天活動,而如紐西蘭運作包括一個「全年無休」之研究基地及一所國家南極科學研究院 …… 等之國家南極科學研究活動的年度開銷不超過 2 億台幣) ,需要的只是我們的行動。
    • 自1957/58 之國際地球物理年 (IGY) 後,國際社會在南極大陸之活動型態為 ──

官辦、設立研究站、進行持續不止的「國家南極科學研究活動 (NARE) 」,為主。

其特點:

NARE 是 AT 的簽約國在 ATCM 中有無投票權的門檻,它是「主權國家」才有的一項重要之「國際外交活動」

通常它係基於各國之外交部所訂的「國家南極政策」下成立「國家南極科學研究院 (署) 」來執行,亦即它是如假包換的國際外交活動之一環,這是促成包括連阿根廷 (已有 99 年歷史) 、智利、印度、中國、紐西蘭、烏克蘭、波蘭、俄羅斯 …… 到澳洲等財務不佳之國家都競相投入的主要理由;其他原因從學術研究及相關之國際交流、國計民生、國防到人文 (海洋文化、在嚴苛自然條件之南極作長期活動有利於培養科學務實精神而利於提升人力素質,和參與南極保護行動具普世價值) …… 等均是附帶原因。

南極研究基地相當於國土的延伸

沒有任何國家因為「學術研究」的需要而開啟其 NARE

有 4 個在「AT 場外」之南極大陸國際舞台活動的特例值得台灣借鏡 (前 3 個非 AT 簽約國,前 2 個甚至反對 AT) :

6 成之國家預算用在支付外債的巴基斯坦在剛結束之 2003/04 年之南極夏季已完成了其第 13 年的該項活動。

馬來西亞在 2002 年 2 月初大手筆的包租一客輪由其總理 Mahathir Mohamad 率領包括外交、國防、財政與環境部長、 3 位曾參與他國之國家南極科學研究活動的科學家以及有力之產業界人士 …… 等官、學及產共 67人訪問位於南極半島的各國之科學研究站,並在 2002/03 年南極夏季派出 6 位科學家至澳洲的研究站工作,而「進場參與 AT 之簽訂並設立自有的科學研究站,以進行持續不止之南極科學研究活動」的國家政策已快速成形。

印尼在 2001/02 年,派出 2 位科學家至澳洲的 Davis 研究站工作而開啟了其首度之南極科學研究活動。

前述 NGO 身份之 ASOC 轄下的國際綠色和平組織曾在 1986/91 年間於南極設立基地以關切南極的保護,而促成南極大陸在 1991 年於 AT 年會中被劃為「世界公園 (World Park) 」,這即是促使 ASOC 自此成為 ATCM 之觀察員的重要「南極資歷」。

設立基地,開啟「台灣正名之南極科學研究活動 (TARE) 」之效益

如擇地設立以台灣本土相關事務命名 (如玉山、 FORMOSA 及富海洋文化之原住民族名【達悟 / TAO】,國際慣例雖不以國名稱謂但無礙於國際社會對其所屬國別的認知) 之研究站,更可開放參觀而相當於在「南極國際舞台」成立一座「台灣館」,其局部效益為 ──

國際社會出版的南極地圖會標示出該「台灣南極科學研究站」的位置。

AT組織系統本身的網站與相關出版品會將該「台灣南極科學研究站」列入其「南極科學研究站名錄」中。

國際南極社群內之各國的國家南極科學研究部門的網站與相關出版品亦會將該「台灣南極科學研究站」列入其「南極科學研究站名錄」中。

亦即其整體效益為:

在現階段,作「台灣為一主權國家的國際宣示」。

在現階段,有如國際社會參與南極活動之既有效益,如:學術研究、國際交流、人文的 (落實「海洋台灣」,且在嚴苛自然條件下的南極作長期活動可提高人力素質) 、國防的 (非武裝之軍職人員在嚴苛自然條件下的南極大陸支援南極活動正可磨練相關戰技 …… ,部分之南極科學研究項目與國防科技有關) 、國計民生的 …… 等。

在將來,如國際社會般,為「永世台灣」積累「南極資歷」以便在成功建構台灣國並成為南極公約簽約國之後,能在 ATCM 為維護我們於「國際南極事務上之相關國家利益」的發言權預作準備。

民間主辦之事件式的「南極大自然探險活動 (AA) 」為副

其在表面上儘管屬體育活動但卻同樣有助於積累該國之南極資歷,而仍具國際政治外交價值,連新加坡都已在 4 年前完成自 80°S 滑雪到南極點 (90°S) 之活動。

2002 年 8 月 15 日,台灣國家山岳協會以及台灣南極學會於台北市召開記者會宣佈了其共同籌劃之「 2004 台灣南極第一高峰暨南極點遠征探險活動 (2004TAE) 」計畫,期在 2004 年 1 月初出發以開啟「第一個台灣南極大自然探險活動」。次月 11 日,國際南極社群 (International Antarctic Community) 之重要國家 ──

 澳洲 ── 的國家南極科學研究署之網站 (http://www-old.aad.gov.au/goingsouth/tourism/News/2002/11sept.asp#5) 中,即以下述標題而大篇幅登出了該計畫的報導 ──

TAIWANESE GROUP PROPOSING 2003-04 VINSON ASCENT, TREK TO SGP
台灣探險隊籌劃 2003/04 年南極第一高峰文生山攀登暨健行至地理南極點活動

2004TAE 還未成行,卻已經使得「台灣國名」登上南極國際舞台。

於同一南極夏季 (2003/04 年) ,在過去的南極活動史上不知已分別出過多少探險隊、人口是台灣的 2.5 倍之英國及比台灣少的澳洲又分別有 2 個及 1 個探險隊登場,惟 2004TAE 卻因所需之 1500 萬經費無著而無法成行以共登南極國際舞台,而打敗它的,並不是南極之嚴苛自然環境。

原訂在 2004 年 4 月要在高雄市舉行,涵蓋南極自然與人文事務、 1976/85 年間使用海功號之 4 航次的「台灣南極漁業科學研究探險活動」、 2004TAE 成果發表及聘請世界知名之南極探險者來訪 …… 等活動之「台灣南極大展」亦因而取消。

20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