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女大俠 ── 「東京歐巴桑」廖蔡綉鸞

Tou Khiam-sùn (杜謙遜 牧師)

廖溫仁妻廖蔡綉鸞

夫婿廖溫仁是西螺望族廖承丕 (1871-1939) 的長子。當初,廖溫仁由就讀於京都帝大醫學部的二叔廖煥章 (留日獲得醫學博士的第一位台灣人) 帶至日本,一路從京都同志社中學,讀到京都帝大醫學與史學博士。廖溫仁著有《東洋腳氣病研究》醫學博士論文、《支那中世醫學史》和《唐宋時代醫藥的輸出入》文學 (史學) 博士論文。廖溫仁當時是京都台灣同鄉會的核心份子,家中常有台灣同鄉和留學生的聚會,比如同志社中學及大學、京都帝大、立命館大學的學生等。當時就讀同志社大學畢業,後任西螺鎮長的同鄉李應堂,也常到他們家作客。廖蔡綉鸞女士 (1905-1965) ,出身台中清水蔡姓望族蔡源順派下名門閨秀,蔡介明的女兒,蔡連舫和蔡惠如的姪孫女,生於 1905 年 (明治 38 年) 10 月 3 日。父親是地主,母親是長老教會信徒。廖蔡綉鸞 13 歲時,由他的大哥蔡梅溪 (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 帶赴東京,就讀東洋英和女學校。 18 歲 (1922 年,大正 11 年) ,經由台中市全安堂老闆羅安做媒而結婚,嫁給年已 40 又長她 12 歲,仍就讀京都帝大東洋史學科的廖溫仁醫師 (1893-1936) 。同年 12 月 24 日 (聖誕節) ,在日本京都福音派教會,由米村常吉牧師施洗領聖餐,歸入基督教。結婚後,廖蔡綉鸞繼續讀京都同志社女子專科的英文學科,直到隔年 (1923 年) ,長子廖史豪出世才輟學;兩人共育有二男五女。

廖史眼經歷

廖溫仁不煙不酒,是個純粹標準又很認真的學者,任教於京都帝大,他主要的娛樂是象棋和日本將棋。雖然習醫,但熱愛史學,所以長子取名為「史豪」,次子取名叫「史眼」;不過因為對中國政治史的深刻了解而無心政治事務。他精通中國文化,結論是「中國無用論」 (廖溫仁曾對妻子說:中國沒用了,因為封建制度的遺毒,完全看不到近代化的改革。他也不想赴中國居住和任職,對中國毫無幻想。而且價值觀完全不同,中國人視人如賊,不同家族不同系統的人,彼此完全不相信,所以中國人的政治根本是不能介入的) 。反倒廖蔡綉鸞早年在東京讀書,因娘家長輩蔡惠如的淵源,稱楊肇嘉為舅舅,和政治人物反而比較有來往。她聰慧有加,熱情豪爽,親和力很強,男女老少都喜歡她。廖溫仁的二弟廖文奎 (本名廖溫魁, 1906-1952 ,留美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最早期的台獨運動理論思想家) ,和三弟廖文毅 (本名廖溫義, 1910-1986 ,留美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工學博士,後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 ,他倆兄弟留學同志社中學時,就寄住在他們家。

1936 年,清日戰爭爆發當年,廖溫仁博士應聘台北帝大教授,準備返台教書,不料於 6 月 23 日病逝。因他已算是帝大教授,所以屍體從日本運回時,台北車站排滿了接殯的日本官員。廖蔡綉鸞當年 32 歲,帶著一家 7人回台住西螺婆家,當時長子史豪才 14 歲,最小的五女杏香則未滿週歲。廖溫仁過世後,廖蔡綉鸞變得更加堅強獨立。

1939 年 5 月 6 日,廖蔡綉鸞的公公廖承丕過世;同年她的娘家父親蔡介明也去世。

廖史豪遭遇

1940 年,長子廖史豪先回日本東京,轉讀關東中學五年級。隔年, 1941 年 12 月,廖蔡綉鸞帶子女全家移居東京,在中野區鷺宮一丁目,購置一幢四百坪的豪宅。後來正對面鄰居,剛好是高雄眼科名醫,前台灣醫師工會理事長吳基福醫師家,兩家時有往來。二次大戰期間,台灣的留日學生因糧食欠缺,常常吃不飽,廖家則開放做為台灣留學生的聚會所。所以留日學生,有事沒事就往廖家跑,即使沒飯吃,去廖家一定可以得到溫暖的招待。就因廖蔡綉鸞如此熱情好客,博得留日學生尊稱她為「東京歐巴桑」。後來「歐巴桑」母子因回台涉入台獨案而生計困難時,曾經留學東京受惠於廖家照顧的陳火桐博士,不忍見廖家有難,為了報恩,擔任「居中轉信」並多方幫忙「歐巴桑」一家,也因此 1964 年再度被捕時,被以台獨叛亂罪「二條一」 (唯一死刑) 起訴,後判刑 12 年,共計坐牢 7 年,到 1969 年 2 月才獲釋。

日本戰敗後隔年, 1946 年 5 月 12 日,廖蔡綉鸞賣了東京的房舍,搭乘美軍 Liberty Boat 號油輪於 16 日返回台灣基隆,全家暫住廖文毅當時台北住家 (今大安區農安國小後面) 。期間,廖蔡綉鸞和廖史豪母子,常與廖文毅及日本留學生,討論台灣的政治與前途。過不久,廖蔡綉鸞以舊台幣 40 萬元,在今之師範大學後面購置一幢兩百坪大的花園洋樓。

回台後,廖史豪一因政治理想,二因生計而到他叔叔廖文奎、廖文毅所辦的“前鋒雜誌社”工作。二二八事變前,廖文毅、廖文奎兩兄弟在台灣各地演講,宣揚《聯省自治論》、《台灣地位未定論》的主張時,廖史豪曾把他們的演講內容翻譯成英文,以《在台灣的帝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鬥爭》為題,發表於中國上海的英文週刊。二二八事件發生前,廖史豪正好陪兩位叔叔和林純章四人離台赴中國訪問。他們在上海得知台灣發生二二八慘案,過後不久,廖文毅兄弟為要營救受難者,發表二二八事件處理建言,因而被列入為叛亂通緝要犯,自此流亡海外倡導台獨運動。廖史豪則於 8 月回到台灣,做為他們在台的代理人。

廖蔡綉鸞雖自幼旅居日本,但二二八事件後,深具強烈的台獨理想。由於她的人脈豐沛,就常陪長子廖史豪運用個人關係,秘密拜訪台灣各地的知識份子與士紳,積極去吸收同志和同情者,傳播台獨意識。 1950 年 2 月 28 日,廖文毅在日本京都正式發表台獨主張,演講後被麥克阿瑟捉去東京巢鴨監獄「關監」 7 個月。同年 5 月,國民黨政府先逮捕廖母蔡綉鸞做為人質,逼廖史豪出面投案後才釋放她。廖史豪 7 月被定罪,判處有期徒刑 7 年,這是台灣島內第一件“台獨叛亂案”。 1953 年離開火燒島 (綠島) 時,遭當局污陷,再加判為無期徒刑,直到他的丈人陳哲民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外交部長) 返台後,隔年 (1956 年 12 月) 才減刑為 12 年,關到 1958 年 8 月 25 日,才以保外就醫名義獲釋。

廖史豪坐牢期間,財產與住宅均被沒收,一般人也視廖家如蛇蠍不敢靠近。廖家雖在景況淒慘、生計困難下,但是廖母蔡綉鸞為了營救長子,而被那些「政治蟑螂」 (掮客) 騙的團團轉,四處找錢,又花了不少冤枉錢!甚至廖蔡綉鸞多次嫁女兒之時,也是經由西螺家族管家林奉恩先生居中牽線才得婆家接濟。廖史豪出獄後,在母親廖蔡綉鸞的陪同下,繼續從事台獨理念的傳播,以及推動在島內的台獨地下組織活動。他們因陳火桐與日本駐台大使館幫忙,再度跟廖文毅取得聯絡,在 1959 年成立「台灣民主獨立黨台灣地下工作委員會」。

1962 年 1 月 27 日,廖蔡綉鸞、廖史豪母子同時被捕。廖史豪這次被判處死刑,廖蔡綉鸞雖未正式參加台獨組織,不過,她在幕後非常積極支持,不但在金錢上大力支援,而且為廖文毅建立與島內聯繫的管道,因而被以另案叛亂罪判處十五年有期徒刑。

廖蔡綉鸞飽受迫害

廖蔡綉鸞終其一生《聖經》不離身,尤以身心痛苦時,她就閱讀《聖經》,做祈禱,尋求心靈的平安。陳火桐博士回憶說:「歐巴桑的確是很堅強的女人。我們坐牢時,每天有 15 分鐘的放封,女監在牢房另一邊。我常常看到歐巴桑帶領其她女犯人唱聖詩。我被以「二條一」起訴,是唯一死刑,心情很不平穩。她住在病房,站在窗口,用日語說『聖經,聖經』,我知道她要我向宗教尋求力量。」彭明敏教授回想被關在青島東路警總軍法處看守所,與廖蔡綉鸞隔壁病房時之情景:「她常常朗讀《聖經》,唱《聖詩》,一個人獨自祈禱禮拜。」

廖蔡綉鸞被關獄中期間,心臟病與糖尿病加劇。國府當局得知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確定返台,才讓她保外就醫。廖文毅於 1965 年 5 月 14 日回台,第一個見面的就是他的大嫂廖蔡綉鸞,當時她還惦記著其他台獨案政治犯有否因廖文毅返台全獲釋放?!一個多月後, 7 月 2 日,台獨女大俠 ── 「東京歐巴桑」廖蔡綉鸞因狹心症和尿毒症併發不治去世,安息主懷,享年 62 歲。廖蔡綉鸞在台北的葬禮,和出殯回西螺安葬大承墓園的種種工作,從佈置到雜物都是調查局派人承辦, 名為幫忙,實為監視和控制。喪葬費用則由廖文毅出資。當年 12 月,廖史豪因廖文毅回台以及母喪,不僅死裡逃生而且獲得釋放。

廖家三博士兄弟

2003/6/24

廖文毅祖厝與西螺教堂

Tou Khiam-sùn (杜謙遜 牧師)

真歡喜知 iáⁿ 台語羅馬字漸漸得著重新接納 kap 重視,這是社會進步 ê 好代誌。

當然,咱愛 koh 努力 ê 路 iáu 真長, chóng-sī 有起步就有前途。

最近 tú-hó 整理好「前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博士 ê 家族史,然後就 tú-tio̍h 西螺鎮公所通知廖家愛 khioh 骨遷葬廖家先人收回墓地 ê 代誌。 Sîn-tio̍h 這項 khang-khòe 應該背後有上帝好 ê 意思,若無 ná-ē chiah tú-hó 。 這項代誌也 ǹg-bāng 咱台語文界的先進 ta̍k-ke 來 tàu-saⁿ-kāng ,出聲贊援,也請將 chit ê 新聞消息繼續傳送出去。

廖文毅 ê 祖厝 tī-leh 西螺,用三冬 ê 時間禮聘鹿港師傅起造 ê ,大約 tī 1925 年 (大正 14 年) 完成。真可惜,這間 hō͘  人叫做是西螺 ê 「小總統府」真 súi ê 西洋式樓仔厝, tī 廖文毅死了後也 kòng 掉,成做地方 ê 遺憾!當時這間 súi 厝的二樓正面有用 âng-mn̂g-thô͘ 黏出 LIĀU SÊNG-PHI ,用 i ê 厝主「廖承丕」白話字 (台語羅馬字) 做厝 ê 名堂。

廖承丕就是廖文毅 ê 老父。廖承丕 (1871-1939) 當時是台南州數一數二 ê 大地主, 1916 年擔任西螺區長,也是西螺長老教會 ê 長老,伊只 bat 漢字 kap 羅馬字。當時廖文毅將祖厝號名「大承堂」,廖承丕用家己 ê 台語名做堂號,確實是 kap lâng chin bô-kâng 。到今仔日,你若來西螺 chhit-thô ,延平老家 ê 古厝,注意看 iáu chhōe ē 出一、二間厝 ê 厝名是用台語羅馬字寫 ê , che kap 廖文毅 ê 老父應該有絕對關係。廖文毅 ê 老母陳明鏡 (1875-1966) ,伊是台灣第一間女子學校,就是 chit-má ê 台南市長榮女中第一屆的畢業生。上早,長榮女學 ê 課本攏是用白話字 (台語羅馬字) 寫 ê 。聽講陳明鏡 tī 90 歲 ê 時, bat 受長女邀請 tńg 去參加校慶,閣受邀請讀白話字聖經 hō͘  全校 ê 師生聽。

另外, tī 延平路西螺文昌國小對面 ê 西螺基督長老教會,土地是廖文毅 ê 老父奉獻 ê 。教堂 kap 牧師館是廖文毅細漢小弟廖溫進設計 kap 獻建 ê 。禮拜堂 tī 1951 年完成,建築風格屬 tī 西螺延平老街後期 ê 建築物,正面簡單 koh súi 。禮拜堂 ê 頭前後壁也是用 âng-mn̂g-thô͘  liap 台語羅馬字 KI-TOK KÀU-HŌE ,標明 chit 棟禮拜堂就是「基督教會」。若來西螺會 tàng 歡迎入來教會 kiâⁿ-kiâⁿ khòaⁿ-khòaⁿ leh 。

西螺 kap 廖文毅家族有關係 ê 物件,只有 chhun 命運未卜的「大承墓園」,以及有 teh 修建 ê 西螺教堂。咱若無夠努力,大概後擺來西螺,只有 chhun 西螺教堂,廖文毅家族有百外冬久有歷史 kap 文化保存價值 ê 「大承墓園」也無 tè 看了!

Chit ê 代誌真緊急,到 9 月 12 日若無定案,就真 pháiⁿ 閣有甚麼作為!!

2003/6/19

亂葬崗上的神秘墓園

Tou Khiam-sùn (杜謙遜 牧師)

由廖母陳明鏡告別式
談前台灣共和國大統領廖文毅家族墓園

雲林縣濁水溪旁的西螺鎮是個迷人的農業重鎮,居民生活大多與務農等行業息息相關。昔日位居縱貫線[省]道的交通中樞,南來北往的要衝大任雖然早已卸責,而由高速公路取而代之;但是橫跨彰雲兩地的西螺大橋,依舊如虹龍般令人著迷留戀。

搬到西螺已近五年,每當有事到彰縣,或朋友來訪攬勝,來回濁水溪兩岸,我總是不厭其煩地穿梭舊西螺大橋,並放慢車速,悠遊在這座台灣國寶級的橋腸裡,沿途欣賞美景。因為也許過幾年後,這座早已功成身退的著名橋樑,可能果真會完全封橋,變成只容人與腳踏車悠閒通行的休閒觀光兼藝文長廊,當然這將是地方文史工作團體與鄉親們所樂見的願景。

西螺在日治農業社會時代是個農商發達的文化市鎮,至今除了延平老街與大家所熟悉的七崁武術傳奇,其實還散落著不少荒廢或失修的漂亮大宅院。此外還有不少地方珍史資料,簡敘在洋洋兩巨冊的《西螺鎮誌》裡,留待有心之士繼續鑽研發揚。

因緣際會,有幸與長期擔任廖文毅家族管家,現年已 82 歲高齡的林奉恩先生有所接觸。從他協助之下,不久前剛好完成《廖文毅家族與林奉恩家族影像史》影像光碟毛片。也因此對這兩家族資料有較深刻研究,以及比一般人對廖家有較多些的認識;所以義不容辭地「為爭取前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 ── 廖文毅博士的家族墓園,就地保留做為台灣歷史上和文化上遺址」能盡些綿薄努力。

西螺的小茄苳亂葬崗公墓上矗立著廖文毅家族大承墓園,埋葬著台灣近代史上重要家族之一的廖文毅家族三代菁英份子;尤以廖文毅本人知名度最高,是該家族最具代表性人物。廖文毅生於 1910 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工學博士。 1947 年發生的台灣二二八事件,逼使遠在中國上海的廖文毅與他二哥廖文魁 (1905 年出生,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社會學博士) 亡走海外,極力鼓倡台獨與從事公開的台獨組織運動。

1956 年 2 月 28 日「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日本東京正式成立,廖文毅因為之前在國際間對台獨運動的努力已有一定的成果,所以被選為該組織的「大統領」榮銜。隔年 8 月 31 日廖以此身分獲邀參加馬來亞聯邦獨立慶典,與各國元首平起平坐。廖文毅的聲望漸漸如日中天,而對國府蔣家政權形成國際外交上的芒背威脅,致使廖文毅被視為國府頭號大敵,而欲敉平。

1965 年 5 月 14 日,廖文毅突然返台以「反共建國,團結合作」名義歸誠國府,放棄流亡海外 18 載略有成就的台獨運動。由當時的報紙剪報與口述歷史資料中得知,國府策反廖文毅返台成功,與廖之思念雙目已失明又年邁老母親佔居重要主因。那一年廖母陳明鏡女士高齡 91 歲,廖家在情治、調查、軍警關愛「保護下」於 10 月 15 日為廖母舉辦最後一次慶壽,廖文毅母子親情溢於言表。隔年的 4 月 28 日,廖母息勞主懷,享年 92 歲。 5 月 15 日下午 2 點在西螺基督教堂舉行告別式禮拜,隨後安葬西螺鎮振興里小茄苳大承墓園。廖家在西螺是顯赫的望族,加上廖文毅超敏感的特殊身分,使得廖母陳明鏡老夫人的喪禮異常「隆重」、「熱鬧」與「詭異」。

廖母陳明鏡老夫人,生於清光緒元年 (公曆 1875 年) 農曆 9 月 21 日,嘉義人。 18 歲嫁給同屬基督教長老教會信徒的廖龍院翁家庭,夫婿是西螺望族兼士紳廖承丕。廖母是台灣第一所女子學校 ── 長榮女中首屆畢業生。族親廖得牧師喻廖母是廖家的「金雞母」,相夫教子之外擅長理財。廖承丕與陳明鏡夫婦在地方熱心公益頗孚眾望。廖父承丕與廖母陳明鏡先後擔任教會長老,對西螺基督長老教會教務發展貢獻卓著影響深遠。廖氏夫婦育有五男三女,廖文毅本名廖溫義,是他們的三男。

廖母陳明鏡老夫人的喪禮,除了廖家後代廖英杰先生所保有約 210 張的珍貴黑白相片,此外還有拍攝成 18 厘米電影的紀錄片,現保存於埔里謝緯青年紀念營地。經由電腦影像處理與格放後的黑白相片中,栩栩如生地回到 37 年前的西螺老鎮,看到廖文毅坐在大承堂故居大廳門口守靈落寞的神情,也看到廖家長工們忙碌地將「烏頭仔公務車」編織成花車。看到廖母遺族哀傷出殯之情,看到陣容浩蕩的送殯隊伍,也看到爭相目睹廖文毅風采與不畏沖煞帶穢禁忌的鄉親,扶老攜幼「熱情地」圍觀廖母喪儀。告別禮拜由楊清源牧師主禮,在廖家捐地並建築完成的西螺基督教堂內更是政要雲集,裡外擠滿了送葬關切的群眾。遺族裡也赫然出現了因廖文毅參與台獨而涉案被判 12 年徒刑的廖文毅之五弟廖溫進先生,以及被判以死刑的廖母長孫廖史豪先生;他倆因為廖文毅返台營救而「善意」獲釋。但同時也有因案判 12 年仍羈獄的管家林奉恩先生,以及二度被捕判刑 6 年的廖文毅大姊次男許朝卿先生,他倆仍做為「政治人質」羈留牢房,當時國府「恩准」他倆參加喪禮並特許「放假一個月」。

廖母陳明鏡夫人的喪禮,國府蔣介石[總統]頒賜「淑德耆齡」的輓額給廖家;廖文毅書寫思親對聯「念年背井愧對春暉回首寂寞 (遲?) 階過眼雲煙都是淚」 (右聯) ,「萬里還鄉歸來季子仰念鴻慈元首誓將報國代思親」 (左聯) ,兩者對照頗堪玩味。因為廖文毅身分特殊,上級指派親赴喪禮的政要名流又不少,事涉敏感,所以協助葬儀的軍警、情治、調查人員也甚多,使得喪禮的過程略顯緊張與弔詭。

看完為「反共建國」返台歸誠的廖文毅 (根據林奉恩先生所言:廖文毅返台是放棄台獨行動,而非放棄台獨理想) 母喪葬禮相片集,最大的感慨是:視台獨為仇寇的國府徒孫早就背棄蔣氏父子,由「反共 → 親共 → 媚共 → 投共」獨留台獨人士在獨撐「反共建國」大業!早已做古的蔣介石[總統]與廖文毅大統領又情何以堪?!

西螺廖文毅家族大承墓園見證了百餘年來台灣歷史的諸多大時代變遷,要就地留存做最 young 的古蹟?或是毀墓他遷?不涉統獨,而是考驗著我們對台灣歷史與文化的價值觀。

2003/6/16

籲請重視 就地保留 “廖文毅家族墓園” 做為「台灣歷史與文化之遺產」

Tou Khiam-sùn (杜謙遜 牧師)

雲林縣西螺鎮出了昔日幾乎家戶喻曉的大人物 ── 廖文毅,他是台灣近代史最早期的台獨精神領袖。 他的父親廖承丕在日治時代田產逾千甲又曾任西螺街長數年,是地方的望族與士紳。他們家族出了好幾位博士與名人,是西螺地區與台灣近代發展史不可多得的家族代表之一。

他們家族墓園位於西螺鎮靠近西螺交流道附近一號[省]道旁小茄苳公墓內,土地屬西螺鎮公所所有。西螺鎮公所公告位於此墓區內所有公墓須於 2003 年 6 月 12 日完成遷葬,日後擬將整地規劃做為西螺醬油博物館與農特產中心。原本廖文毅家族也同意配合遷葬,且已雇員著手準備要進行遷葬事宜。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得知此消息,現場勘查後,認為事關緊迫有必要再重新評估,最好能讓「廖文毅家族墓園就地保留做為台灣歷史與文化紀念遺址」。張炎憲教授於 5 月 23 日親自南下西螺,拜會廖文毅家族管家林奉恩先生與西螺螺陽文教基金會廖登堂董事長,以及西螺長老教會杜謙遜牧師,就此議題共同交換意見。當日下午一點前往雲林縣政府文化局拜會林日揚局長及縣府相關官員,林局長允諾將親自勘查與了解此墓園有否就地保留之價值。

5 月 26 日下午三點,雲林縣政府文化局林日揚局長會同西螺鎮公所廖學富課長,以及相關人員一起做初步的勘查與協商,文化局之結論是:俟業主 (廖文毅家族) 向西螺鎮公所申辦結果確定後,再行卓處。西螺鎮公所亦同意廖文毅家族展延至 9 月 12 日止應完成遷葬事宜。所以這段期間內就需各界人士就歷史、文化、家墓建築等各方專業意見贊聲齊援。

大承墓園就 “歷史” 角度而言:

  1. 廖文毅家族墓園安葬三代,橫跨清國、日治、民國三個朝代更替變遷時期,不同時代的廖家有不同的發展。第一代 16 世廖龍院是清國時代的客籍漢學私塾。第二代 17 世廖承丕在日治時代則結合漢學與基督教西洋文明,成為開明派政商通融的親日士紳,家學與田產豐饒。第三代 18 世廖文毅兄弟身受西洋民主思想薰陶,在民國時代致力憂國憂民的台灣民主化運動由聯省自治到主張台獨,並投身掌舵台灣獨立大業。
  2. 廖文奎、廖文毅所主導的早期台灣獨立運動,具有啟蒙與實質的果效。例如台灣地位未定論、公民投票決定台灣前途 (今稱「住民自決」) 、台灣民族論 (多元種族混血論) 、台華合作 (今稱「族群融合」) 、至今仍有一定的啟蒙影響。而廖文毅在擔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之大統領期間,曾於 1957 年 8 月 31 日獲邀與各國元首並列參加馬來亞聯邦獨立慶典。 1961 年秋,美國總統甘迺迪派特使到日本邀請廖文毅赴白宮訪問 (後來國府以放棄杯葛否決蒙古共和國加入聯合國為條件,交換美方不得讓廖文毅赴白宮訪問) ,可見廖文毅昔日在海外台獨運動在國際間成果卓著。
  3. 廖文毅兄弟為營救 “228 慘案” 之受難者與事件處理建言被視為叛亂之舉而被通緝,直接促成台灣獨立運動之啟程。雖然後來廖文毅因諸多因素在 1965 年 5 月 14 日返回台灣,後半生毀譽參半,但是台獨運動轉由新世代留學生撐旗,也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廖文毅兄弟外,廖家涉足台獨因案成為政治犯的有廖文毅大嫂廖蔡綉鸞、廖家長孫廖史豪、廖文毅大姊許廖春葉、大姊家外甥許朝卿、五弟廖溫進、堂弟也是廖家管家林奉恩等人。這是一個十分典型的「後 228 事件政治犯」家族。台灣在一片紀念 228 歷史浪潮中,是否遺忘了還有後 228 事件的政治受難者?
  4. 廖文毅家族由盛而衰也是一部台灣地方發展史的寫照。特別廖文毅的父親廖承丕在西螺的發跡,與盛極一時的大承堂對日治時代的早期西螺街具有不可抹滅的貢獻。

大承墓園就 “文化” 角度而言:

  1. 廖文毅家族有宏揚傳統儒家孝道文化的美德。廖文毅的父親廖承丕一手栽培廖家兩代出四位博士。廖承丕 的二弟廖煥章是第一位獲得日本醫學博士者。廖煥章因此十分照顧提拔姪兒輩,廖承丕的五個兒子先後都曾留學過日本京都同志社中學。廖承丕的三弟廖三重原本獻身讀南神準備做傳道,惜英年早逝。廖承丕的四弟廖行生則畢業於京都帝大經濟系。廖文毅兄弟倡導台獨期間,家族成員多人無怨無悔奧援而涉案。深入探討廖文毅家族三代兄弟姊妹間的友愛之情,著實令人動容。台灣承襲傳統儒家文化講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式的孝道在廖文毅家族表露無遺,確實是好教材。
  2. 廖文毅家族十分重視讀書受教育之緊要。無論是第 16 代廖龍院之傳統漢學,或是第 17 代廖承丕兄弟夾雜漢學與日本教育,或是第 18 代廖文毅兄弟兼具漢學和日式教育以及美式教育,他們算是台灣非常早期的留學生。甚至廖承丕開明的兩性平等教育下,三位女兒也都是台北第三女高畢業。值得一題的事是廖文毅的母親廖陳明鏡是台灣第一所女子學校 ── 台南市長榮女中的第一屆畢業校友。
  3. 廖承丕對待兒子一律開明平等,而對待女兒也是盡量平權以待。這在當時的社會是相當先進的民主化家庭。
  4. 廖文毅家族是台灣早期典型的多種族多元文化的「聯合國家庭」。廖文毅的二叔廖煥章娶日本京都女子為妻。廖文毅的二哥廖文奎娶美籍瑞典女子為妻。廖文毅則娶美華混血的美籍女子為妻。這樣前衛的家庭為今日台灣新世代娶外籍新娘開啟不一樣的種族融和先例,這在台灣民族文化學上有值得探討之處。
  5. 廖文毅家族算是西螺地區最早的基督教長老教會信徒家族 (源自 16 世廖龍院的岳父程立是西螺教會第一批信耶穌的先民) 。深厚的基督教背景,加上在台灣無論是讀台南長榮中學、長榮女中,淡水淡江中學,或日本同志社中學,或是南京金陵大學都是著名的基督教學府。可見基督教信仰對這個家族的影響十分重大。同時廖文毅的父母及五弟均先後擔任西螺基督長老教會長老之職,對西螺教會的發展貢獻良多,而創設於 1879 年的西螺基督長老教會,則是彰化雲林一帶最早的基督教會。

大承墓園就 “墓地建築” 角度而言:

  1. 為一座完整的基督教式墓園。大承墓園四圍砌牆獨立於亂葬崗式的公墓上,顯得寧靜肅穆。一般公墓注重方位而各自亂葬,但大承墓園內 11 座墳墓排列整齊劃一,矗立著十字架與墓碑還有紀念涼亭,儼若一座小型的基督教公墓。
  2. 豪門之家墓園卻很簡樸。廖文毅家族雖富甲一方又一門多傑,但是他們的每座墳墓只有簡單樸素之感覺,而無一般人標榜豪華大墓之築。墓園面積僅佔地 2,855 平方公尺。
  3. 大承墓園是典型台灣本土化基督教墓葬方式代表。除了十字架與墓碑的紀錄方式有標示屬於基督教信徒外,其餘的墳墓築墓方式都與傳統民俗無異。
  4. 大承墓園可以做為近代台灣史、台灣教會史、鄉土史的教學墓園。台灣這幾年重視生死學與提昇殯葬文化,而大承墓園的構築與廖文毅家族的種種流傳事蹟正是絕佳的現成教材。若是毀墓另則擇地修築新墓園則是相當可惜之事,雖仍可留做紀念,但意義與風韻將會完全走樣!

結語:

  1. 廖文毅家族大承墓園應可列入國家級古蹟保存或是列入台灣歷史與文化遺址之考量皆可行。
  2. 大承墓園以現有已葬入之故人為限。墓園再加以整理與美化應無美觀之問題。歐美國家就有不少名人墓園成為城市景觀文化遺址供人悼念,甚或教堂庭園也有的就是信徒墓園。例如韓國最大的基督教會漢城汝矣島純福音中央教會的禱告山聖徒墓園就是該教會著名的禱告景點。而台灣民俗信仰也有不少廟是祭祀死者的墓廟。所以墓園與景觀不一定就不能協調。
  3. 地方政府重視鄉鎮建設提昇產業發展之努力值得嘉許與期待,但是若能就地規劃將廖文毅墓園納入做為「西螺產業與文化園區」,除了原本規劃的醬油博物館與農特產中心,是否也能一併規劃一館做為西螺鎮立文物館,展示西螺眾多的地方文物與提供西螺旅遊導覽資訊之處,創造多元思維的雙贏政策。
  4. 近來廖文毅史績又有多人與多個單位陸續有極大的興致研究,或許就如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在《 “台灣共和國” 總論》所敘:「豈能成敗論英雄,不容青史盡成灰」。廖文毅如你我般也非完聖之人,但他的家族事蹟卻是值得一提的台灣近代史傳奇寶藏。

我們的台灣政府極其用心要於數年內將全台各地的公墓加以整地,完成後將一掃亂葬崗式的雜亂現象,這是好的政策也是邁向文明之途不得不做的陣痛政策。但是原本掩沒於雜亂草叢中的先烈墓園,是否也將隨此毀於一旦,而無法發掘?提昇殯葬文化與墓園美化是進步而且好的美意,但是各地方政府與地方文史工作者可否也用心探究,是否也有一些類似廖文毅家族墓園所突顯具有地方文史意義的墓園該毀或存?留待各界集思廣益。

2003/6/9

2005/6/24 [中華民國]政府 – 雲林縣政府 – 西螺鎮公所粗暴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