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台灣 電子報 20100827-1 |
__ 國際訊息 __
查閱各種字典,我也沒能找出有關 -ese 存在蔑視任何民族的含義。
有位台灣朋友前幾天收到一封郵件,呼籲她講英語時不要再自稱 Taiwanese ,而一定要說自己是 Taiwaner 。
朋友問我有何看法。
發信者告訴她,一個英語老師說,英語使用 -ese 作結尾來稱呼某個地方的人,帶有蔑視的含義,是對「劣等民族」的稱法,還說日本人對此早有察覺,因而已經多年不稱自己是 Japanese 了,而用 Japanish 或 Japaner 代之。
德語
-ese 作結尾如此卑鄙惡劣,我實在未曾想到。
對日本人的新稱我也略感茫然:聽著耳熟,但我的日本伙伴和其他日本朋友都推說不知更改之事。
這兩個詞恰好倒都是德文對日本人的稱呼,只不過前邊那個詞少用了個字母,德文會拼作 Japanisch 。
莫非曾有某個日本人出遊歐洲列國時在英國遭遇非禮,而發現德國人比較恭敬,回去後便呼籲國人今後即便講英語也要用德國人對自己的稱呼,以示抗議?
這個揣測不妨改日進一步考證。
第五縱隊
至於 -ese 結尾的英文詞是否隱藏著險惡用意,想來想去我還是懷疑。
不然,百多年來那些用英文著書弘揚中國文化的學人,諸如辜鴻銘或者林語堂,或者翻譯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東西方文人使用 Chinese 來說中國人和中國語言,難道都是暗藏的第五縱隊,有意糟踐中國文化,或者至少是腦子裡少了根筋?
查閱各種字典,我也沒能找出有關 -ese 存在蔑視任何民族的含義。
根據我那套《牛津大詞典》 (OED) 的解釋,這當初是拉丁語系語言的用語,經古法語傳入英語,意為「屬於或來自某個地方的 (人、物、語言等) 」。
字典說, -ese 這個結尾往往貼在那些當初從拉丁語系語言引進的國名或地名上,大多用於最後一個輔音字母是 n 、 m 、 l 或者 t 的名字上。
奚落
上網搜索我倒發現,好幾年前《羊城晚報》就刊載過一篇《我是中國人不是 Chinese 》的文章發表類似觀點,不過後來卻遭到一位武漢學者的奚落。
那篇報紙文章說, -ese 做為結尾被英國人用來說「低等的、不重要的、弱小的、怪異的、帶有疾病的種族」,以致讓作者每次一聽人對自己是 Chinese 而自豪,都感到無地自容。
但在華中師範大學的張維友教授看來,這全是謬誤。
根據他的統計,當今世界的 200 來個國家當中,有 21 個可以放上這個結尾,諸如 Chinese 、 Vietamese 、 Maltese ,不少地區和城市,譬如米蘭或者維也納的人或者事情也會用這個結尾,組成 Milanese 或者 Viennese 。
張教授查證了好幾部詞典,包括我查的《牛津大詞典》,另外還找出不少語言學的論著,講述 -ese 的來源和各種用法。
他的結論是,這些用法完全是中性的,既不褒,也不貶,與那篇文章中所說的低等、不重要、怪異等意思「風馬牛不相及」。
也有貶義的時候
張維友在一份學術刊物《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裡發表的文章也提到 -ese 的另一種用法,就是把它加在人名、地名或者其他名詞後邊,表示「典型風格」。
譬如,文字寫得像報紙標題可以叫做 headlinese ,像是官樣文章可以叫做 officialese 。
使用這種詞的確常有批評、厭惡的用意。你用英文發短信如果採用字母加數字的非常規拼寫,譬如把 great 拼作 gr8 ,老派一點的人說你的 textese 水準高超,也未必是褒揚。
由此延伸,認為 Chinese 、 Japanese 、 Taiwanese 等詞也會有貶義,大概也不無邏輯。
可是,寫出如同歷史家麥考萊 (TB Macaulay, 1800-1859) 或者作家及社會改革家拉斯金 (John Ruskin, 1819-1900) 的文筆,被人說是 Macaulayese 和 Ruskinese ,寓意如何?他們都是文壇大師,所以不太像有貶降的意思。
妄自菲薄?
無論如何,張教授的結論是,語言做為表達概念思想的符號系統,本身並無優劣褒貶之分,而只是在社會環境裡實際使用的時候才會產生社會文化涵義。
至於涉及民族的詞語若有感情色彩,顯露的是人們的主觀看法,若有敵意或輕蔑,也是由此產生。
在他說來,撰文反對使用 -ese 結尾的詞作民族名稱的人,也許是妄自菲薄,看不起自己,把這種心態轉嫁到了本意中性的英文用語上面。
你說呢?
(2010/8/25)
副欄/Lim Bun-hoa (林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