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台灣 電子報 20100310-1 |
__ 國際訊息 __
一些紡織、成衣之類的傳統產業也對 ECFA 感到擔心,勞力密集的產業則是工人擔心開放之後,他們會首當其衝而失業。
台灣的消費者對中國食品的安全也頗為懷疑,擔心 ECFA 之後,沒有防範機制來保障食品安全。
最近[兩岸]之間簽署框架性經濟合作協議 (簡稱 ECFA ) 似乎出現了兩邊都很熱絡的現象。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強調,[兩岸]在商討 ECFA 的時候,中國方面會「讓利」。
在春節期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則是說,簽署了這個協議之後,中國的農產品不會令台灣農民受害。
各有利弊
在接受 BBC 中文網專訪的時候,台灣證交所董事長、曾任台灣經建會副主委的薛琦先生就強調,商討 ECFA 應該是「先易後難」。
他說,這個協議本身是原則性的協議,就應該先談有關原則的問題,直接切入細節,未免過於瑣碎。
薛琦也表示,開放市場就會有得利、有受害,重要的是政府如何協助受到衝擊的產業調整和過渡。
經濟學者出身且有 WTO 經驗的薛琦說,本來簽署開放市場就是要對雙方有利,可能表面上似乎中國獲利比較大,但這是因為其經濟規模的關係。
對台灣而言,分攤到每一個人的身上的時候,肯定利益就要大過於中國。
不過薛琦也指出,依照 WTO 市場開放的分級,台灣的市場要比中國開放很多,所以中國也不能強求對等。
薛琦說雖然台灣的反對黨從負面來看 ECFA 是合理的,但是台灣向來市場就是非常開放,而且世界上沒有一個非大型經濟體可以以「內需」來促進自己的經濟。
擴展市場
也是到英國來考察的台灣永豐金證券董事長黃敏助則向 BBC 中文網表示,台灣的金融和證券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如果要擴大業務,就要和大型市場合作。
而[兩岸]之間本來在金融業的交流上就相當頻繁,而且他也表示現在中國也不否認,在金融制度上,最適合中國參考的就是台灣的制度。
黃敏助說,簽署 ECFA ,對台灣的金融業和中國的金融業合作是很重要的,有 60 年左右證券交易經驗的台灣,絕對可以協助和參與中國建設完善的金融服務市場。
他表示,步入中國市場,台灣的條件遠好過於其他對手,由於台灣也有類似的經驗,因此台灣也了解中國的需要。
黃敏助還說,中國幅員廣大,各地也有各地的特色,所以台灣金融業到中國開拓市場,其實應該算是「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面」。
薛琦和黃敏助也都說,金融業是個很難管理的行業,管得「太鬆就亂,太緊就死」,所以中國如果能夠從台灣的經驗學習的話,可以比較迅速地取得成果。
擔心和疑慮
台灣方面其實也有不少人對簽署 ECFA 抱著質疑的態度,為了回應這種質疑,陸委會主委賴幸媛還特別向台灣的立法委員表示,溫家寶的「讓利」說法,必須以實際結果來驗證。
一些紡織、成衣之類的傳統產業也對 ECFA 感到擔心,勞力密集的產業則是工人擔心開放之後,他們會首當其衝而失業。
台灣的消費者對中國食品的安全也頗為懷疑,擔心 ECFA 之後,沒有防範機制來保障食品安全。
雖說,[兩岸]簽署 ECFA 是台灣總統馬英九的主要政見,馬英九本人也曾多次說明 ECFA ,但是還是沒有完全化解台灣內部的顧慮和擔心。
但是,胡錦濤和溫家寶相繼對商討 ECFA 發表「善意」講話,卻也是馬英九的 ECFA 自提出以來首次獲得﹝對岸]的正面反應。
簽署 ECFA 的氛圍條件似乎逐漸齊備,只不過在馬英九沒能說服台灣民眾接受 ECFA 之前,種種質疑的聲音還是不會散去,也為[兩岸]簽署 ECFA 帶來了變數。
(2010/3/9)
副欄/Lim Bun-hoa (林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