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台灣 電子報 20091118-3

__ 國際訊息 __

《台灣大劫難》出版說明/魚夫

taiwanyes.ning.com


 《台灣大劫難》主要的資料依據之一,是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政治戰略》。這份文件是 2008 6 月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通過的。這次會議被中國列為最高保密等級;會議地點在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設在北京西山洞穴深處的戰略指揮中心會議室;正式參加這次會議人員不足兩百人,包括服務人員和會議工作人員在內僅三百餘人;再加上會議內部保衛人員和會議後作文件檔案處理的工作人員,總人數也不超過五百人。

 《台灣大劫難》是袁紅冰以大量中國內部第一手秘密資料為事實基礎創作的驚世之作,讀起來令人心神震撼。那麼,袁紅冰為什麼能夠得知大量中國內部的秘密資訊?這正是本文要說明的問題。

 袁紅冰,中國著名流亡作家、自由主義法學家、詩人哲學家、民主政治活動者、“中國自由文化運動” 發起人、《自由聖火》網站總編輯。現居澳大利亞。

 袁紅冰 1952 年出生於內蒙古高原。 1968 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成為一名知識青年流浪漢。在此期間,中國共產黨以清查“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的名義展開對蒙古人的大迫害。蒙古人民的慘痛經歷深深地震撼了袁紅冰少年敏感的心。他發誓,一定要把蒙古人民的苦難寫出來,一定要讓那些美麗、自由、高貴的生命在自己的著作中得到復活。從此,袁紅冰踏上了艱難的秘密寫作之路。

 1986 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後,袁紅冰留校任教。之後,任訴訟法教研室負責人。他在高校中宣導自創的英雄人格哲學,被學生譽為“北京大學精神導師”,名噪一時。

 1989 年“六四”事件中,袁紅冰組建了“北京大學教師後援團”。 1991 年 10 月,袁紅冰哲理散文詩《荒原風》出版,並旋即被禁。 1992 年,袁紅冰主編、出版轟動一時的《歷史的潮流》; 1992 年 6 月,在中共血洗北京的恐怖氣氛還沒有完全消散的時候,袁紅冰發起並主持有百名持不同政見知識份子參加的“奧林匹克飯店會議”,抨擊極左思潮。

 1994 年 3 月,因發起和組建《中國勞動者權益保障同盟》,中國當局以“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罪秘密逮捕了袁紅冰。同時,《自由在落日中》的手稿被國家安全部非法沒收。這部體現蒙古民族追求自由命運的史詩,是歷經二十餘年艱苦寫作,於 1993 年完成的。

 同年底,經過半年的非法監禁,中國當局將袁紅冰流放貴州。在安全部門的嚴密監視下,袁紅冰由此成為“中國當代訴訟史上的失蹤者”。美國國務院公佈的 1994 年、 1995 年的人權報告之中國部分中,兩次提出袁紅冰的人權案例。

 1995 年 9 月,袁紅冰克服重重困難,又一次在秘密狀態中,重新完成了《自由在落日中》。這部被毀後重新寫出的《自由在落日中》的命運本身就是一部傳奇,它象徵著自由的人性對專制鐵幕的勝利。至 2003 年,袁紅冰又陸續秘密創作出《文殤》 (袁紅冰自傳體小說) ,《金色的聖山》 (堪稱圖博人命運史詩的小說) ,和《回歸荒涼》 (描繪當代中國知識份子的普遍墮落以及高貴生命的絕望的小說) 。

 2003 年,袁紅冰創辦貴州師範大學法學院,任院長;並由於出類拔萃的學術能力和素質,擔任貴州省訴訟法研究會會長,貴州省政府行政仲裁委員,貴州省高級學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獲貴州省教學名師榮譽稱號。 2003 年 11 月,出席中國法學會全國代表大會,參加了胡錦濤接見與會代表的活動。

 2004 年 7 月,袁紅冰為出版耗時三十餘年秘密創作出的《自由在落日中》等四部書稿,借率團訪問澳大利亞之機,棄中國給他的名譽地位如敝履,要求政治避難,開始流亡作家的生涯。

 這四部著作,不僅真實地反映了歷史的真相,更透過詩意的語言,記錄下人們對自由人性的永恆追求,體現出對專制的反抗與蔑視。有評論稱「袁紅冰於 2004 年 10 月在海外出版的一系列小說作品將為“中國語境”在世界文學史上贏得更大的榮譽和尊重。這也是世界有史以來、中國有史以來用沾滿血和淚、激情與卑微、自由和強力的文學敘事完成的劃時代文本」,「四部日後註定要載入中國文學史冊的巨著, …… 在海外出版,系統全面的揭櫫中共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人倫、道德、宗教的毀滅性破壞,堪稱是集史學、哲學、文學、民族學、思想、宗教於一體的奇書。」

 2005 年 6 月,“審判中國共產黨國際司法委員會”任命袁紅冰為大法官,組建“審判中國共產黨反人類罪行悉尼國際刑事法庭”。

 2005 年 8 月,“審判中國共產黨反人類罪行悉尼國際刑事法庭”開庭審理法輪功學員指控江澤民、羅幹、周永康、劉京,及中共 610 辦公室,在迫害法輪功過程中所犯的反人類罪行。

 2005 年 8 月,創辦《自由聖火》網站,任總編輯。

 2006 年 4 月,做為《審判中國共產黨反人類罪行悉尼國際刑事法庭》大法官,袁紅冰就法輪功學員訴江澤民等反人類罪案作出刑事判決,判處江澤民、羅幹、周永康、劉京等四被告終身監禁,沒收個人財產,並宣佈取締 610 辦公室。

 2006 年 4 月起,袁紅冰發起“中國自由文化運動”,提出當代中國“心靈苦難文學”的概念,宣導驅逐中共馬列黨文化,文化復國理念,從而改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化殖民地的命運。現任“中國自由文化運動”協調委員會首席委員。

 袁紅冰的主要文學著作有:《自由在落日中》、《金色的聖山》、《回歸荒涼》、《文化與命運》;主要傳記著作有《文殤》;主要哲學著作有《荒原風》、《英雄人格哲學》;主要法學著作有《法的精神漫談》、《判斷訴訟證據標準論》;主要政治學著作有《民主與共和》。

 袁紅冰的文學著作《自由在落日中》、《文殤》、《金色的聖山》、《回歸荒涼》在台灣和香港出版後,引起了廣泛關注。中國當局把他的全部文學著作都列為禁書。中共中央常委羅幹曾經慨言:「共產黨數十年來培養了無數優秀作家,竟無人可以在文學藝術上壓倒袁紅冰一人!」

 上個世紀 80 年代,中共黨內開明派領袖胡耀邦受到頑固派整肅,失去政治權力。由北京大學的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為核心,一批中國知識分子試圖進入中共高層的黨政軍要害部門任職,以便選擇時機,發動宮廷政變,讓胡耀邦重新掌握最高權力,從而推動中國的政治改革。袁紅冰就是這批中國青年知識分子的靈魂人物。當時,他在北京大學法律系任教;擔任訴訟法教研室負責人。

 為實現上述政治設想,這批知識分子積極向中共高層滲透。袁紅冰先後與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家族、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家族、中國原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家族、中國國家副主席王震家族、中共元老陳雲和薄一波家族、中國原宣傳部長朱厚澤、中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慕華、原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陳野蘋、中國農業銀行行長馬永偉、原中國河北省委書記許永躍 (後任中國國安部部長) 、中共原內蒙古黨委書記周惠、中共原人民日報社長秦川、人民日報總編輯胡績偉等一大批台上台下的高官,建立起密切的個人關係。同時,袁紅冰還以北京大學訴訟法教研室負責人的身份,透過學術研究和聯合辦學活動,與中國國防大學、武裝警察部隊總部、中共組織部青年幹部局、第三十八集團軍、內蒙古軍區、中國南京軍事政治學院、中國最高法院、中國公安部、中國最高檢察院、中國司法部,等一批要害單位,建立起工作交流關係。以上情況,袁紅冰在其自傳體小說《文殤》 (第一版台灣博大出版社出版;第二版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 中,有一些介紹。

 袁紅冰在當今中國高層中也廣有人脈。現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上個世紀 80 年代末,就是袁紅冰的酒友;現任中國第一副總理李克強和袁紅冰是北大法律系的同學。一大批現任高官,如安徽省省長王三運、雲南省書記白恩培、廣東省書記汪洋、中國宣傳部長劉雲山、公安部副部長孟宏偉、寧夏自治區檢察院檢察長王雁飛等等,都曾是袁紅冰的朋友或者同學。另外,袁紅冰在北京大學法律系、貴州師大法學院、貴州警察大學等大學長期任教,他教過的大批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畢業後,廣泛分佈於中國黨、政、軍、公安、國安等重要部門。

 以上介紹的,就是袁紅冰有能力獲知中國內部秘密資料的個人背景情況。

 《台灣大劫難》一書所依據的資料,大部分是由中國高官或者要害部門的良知人士,冒巨大的個人風險轉達出來的。為保護這些良知人士不暴露身份,作者在運用這些資料時,作了必要的技術處理。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秘密資料是受到整肅的中國高官的家族成員,因對中國極度不滿而透露的,其中包括前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前中央軍委秘書長楊白冰家族的成員、前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克杰家族成員等。

 《台灣大劫難》主要的資料依據之一,是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政治戰略》。這份文件是 2008 年 6 月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通過的。這次會議被中國列為最高保密等級;會議地點在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設在北京西山洞穴深處的戰略指揮中心會議室;正式參加這次會議人員不足兩百人,包括服務人員和會議工作人員在內僅三百餘人;再加上會議內部保衛人員和會議後作文件檔案處理的工作人員,總人數也不超過五百人。就是這樣一次小範圍的極度保密的會議的情況,竟然也能詳盡地洩漏出來。再聯繫到不久前的趙紫陽秘密錄音曝光事件 —— 趙紫陽在嚴密監控下,仍能透過中國內部良知人士的幫助,成功完成錄音製作,並順利轉移到海外 —— 這一切均說明,中國內部政治危機加劇,政治矛盾重重,連保密制度也千瘡百孔。而保密是中共陰謀政治的生命線;保密制度出了問題,說明中共內部存在深刻的矛盾與危機。

 不久前,中共原總書記趙紫陽的秘密錄音在海外公開曝光之後,引起轟動。該錄音已經整理成書,中文書名《改革歷程》。與把趙紫陽秘密錄音轉送到海外的中國內部良知人士相比,轉送有關《台灣大劫難》一書秘密資料的中國內部良知人士所冒風險更加巨大。趙紫陽秘密錄音的內容固然屬中國核心機密,但畢竟是二十年前的事,許多情況已經因時間而解密。《台灣大劫難》所揭示的有關中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經濟等領域的大量內幕,都屬當前中國最核心的政治外交戰略機密。這些資料的曝光很可能對海峽﹝兩岸﹞關係,以及中、美、日、台關係,產生重大影響。可以預料,《台灣大劫難》一書不但會在台灣,而且會在國際上引發轟動效應。

(2009/11/12)


副欄/Lim Bun-hoa (林文華)

【數位台灣家族】 www.digitaiwan.com
 建自 1996.9.25. Lim Bun-hoa (林文華) /
 訂閱或停訂“數位台灣電子報”: bunhoa@digitaiw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