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台灣 電子報 20091016-1 |
__ 國際訊息 __
梅克爾:「書籍可以創造一種不同的東西,對獨裁制度是一種威脅,而對民主則是一種加強。」
為期六天的 2009 法蘭克福書展週二 (13 日) 晚在法蘭克福會展中心開幕。
本次書展在中共建政 60 週年之際首次邀請中國作主賓國,給北京一個向世界展示“軟實力”的機會,為此中國派出龐大展團參展。
但做為書展的主辦國,德國總理梅克爾在開幕式上致詞時強調中國有義務對公民開放言論自由,並敦促中國必須在政治自由和言論自由方面表現出應有的責任感。
她說,「本次書展的討論活動不能,也不會有任何禁忌。這是言論自由的基礎。」
梅克爾還列舉 20 年前柏林圍牆倒塌的時候,文學,特別是具有社會批評性的文學作品發生很大的作用。
她說:「書籍可以創造一種不同的東西,對獨裁制度是一種威脅,而對民主則是一種加強。」
梅克爾指出,中國參加本次書展時應該完全意識到它不僅會聽到讚美之詞,也會聽到批評的聲音。
創作自由
正在德國訪問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書展開幕式上發表題為《加強文化交流.促進世界和平》的演講,避而不談言論自由和創作自由,反而強調對文明多樣性的包容。
他說,「文化的交流既需要理解和尊重,也需要超越偏見和誤解。」
習近平還說,「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的差異,不應成為人類文明交流的障礙,更不能成為相互對抗的理由。」
本台在德國的特約記者史明說,中國官方在書展開幕式上的發言很低調,與之前中方代表團要把本次書展辦成一個文化奧運的大張旗鼓的做風成鮮明對照。
在書展開幕前舉辦的一次題為《中國與世界 ─ 感受與現實》研討會上,中國代表團為抗議主辦方臨時邀請戴晴和貝嶺兩位中國異議作家上台講話而退席。
政治對抗
在那次事件之後,中國前駐德大使梅兆龍說,我們中國人來法蘭克福書展不是聽你們講民主課的,中國人聽外國人講民主課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此言一出引起德國輿論一片嘩然,鋪天蓋地地批評中國不尊重人權和言論自由,而且能找到的中國異議作家全找了。
史明認為,在這個背景下,如果中國官方在書展上堅持對抗態度的話,就很有可能把文化對抗演變成一種政治對抗。
他說,這不符合中國外交的整體布局。此外,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前不久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媒體峰會上講話時也比較軟化,他沒有生硬地要求西方媒體要尊重中國,而是希望它們公正客觀地看待中國,並且保證外國記者在中國的採訪自由。
史明說,胡錦濤在世界媒體峰會上的講話和習近平在法蘭克福書展上的講話都傳遞出一個與以往中國宣傳輿論陣地上的調子不大一樣的聲音。
獨立聲音
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說,法蘭克福書展為官方的中國,也為普通的寫作的人、異議作家和獨立的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個平台。
她說,獨立中文筆會裡面的很多獨立作家經常會受到騷擾和監視,而且現在有五位會員被關在監獄裡面,這包括著名異議作家劉曉波。
就在習近平在發言時,有在場人士高舉紙牌示威,質詢「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在哪裡?」
廖天琪說,習近平在開幕式上講話時說他代表 13 億中國人民前來參加書展,但他並不能代表很多其他中國人民,特別是從事文學工作,從事新聞工作的人的聲音。因為這些人他們的聲音是不能被聽見的,他們寫的東西是不能被出版的。
本次書展總裁布斯開幕新聞記者會上發表講話時說,「中國令我們著迷,但也令我們困惑。我們接受這種挑戰。」
他還說,「你可以喜愛中國,懼怕中國,或批評中國,但不能忽視中國。」
布斯還說,書展不是奧運會,不能受到監控。但他也說,書展的作用不是政治性的,它應該是傾聽不同文化的舞台和論壇。
那麼,無論是代表官方的,還是代表個人的中國人在法蘭克福書展上能否真正找到了自己應有的地位呢?
(2009/10/16)
副欄/Lim Bun-hoa (林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