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台灣 電子報 20090503-1 |
__ 國際訊息 __
中國社科院研究人員:如果第一季的 4.58 兆元都花出去了的話,中國經濟現在應該已經接近過熱;但是實際情況是,第一季中國經濟的增幅只有 6.1% ,比上一季的 6.4% 還要低。
中國境內銀行為迎合政府大手筆經濟刺激計劃,今年第一季放貸金額激增三倍。不過許多市場分析人士擔心這樣將導致更多銀行壞帳。
在北京 4 兆元經濟刺激計劃的驅動下,中國境內各銀行今年前三個月新發放的貸款總額激增到 4.58 兆元。中國央行公佈的數字顯示,這個數字是去年同期的放貸額度的 244.36% ,甚至超過去年全年 5 兆元貸款總額的 9 成。
中國 3 家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第一季新放貸款金額分別為 6,364 億、 5,210 億和 5,110 億元;其中中國工商銀行的這個數字是去年同期的近 4 倍。
貸款量的激增引發中國銀行監管機構的擔憂。中國官方媒體的消息說,中國銀行業監管委員會主席劉明康 4 月 25 號帶隊到安徽調研時說,第一季新增貸款為部分經濟指標出現的積極變化做出了貢獻,並且說保增長要多放貸款,對貸款規模沒有限額。不過,劉明康同時強調要關注信用風險,要嚴格信貸“三查”工作,務必做好貸後追蹤。
貸款激增可能會導致銀行壞帳增加
近期新增貸款激增引發的擔憂主要集中在潛在的壞帳風險。彭博社報導說,大筆新增貸款是用於鐵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而類似的國家指令性貸款在 1990 年代導致壞帳雪球效應;其結果是政府花了 10 年時間來對付 6,500 億美元的窟窿。
彭博社引述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在中國的市場分析師的話說,他們擔心一些銀行為了達到政府提出的要求,會在風險管理方面做出妥協。
康奈爾大學金融學副教授沃倫﹒貝利說,中國政府指令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是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他說:「中國商業銀行的品質一直令人存疑。銀行的職責是支持國有企業和提高就業,而不是按照商業條款發放貸款。我認為這的確是個麻煩。」
一個跡象可能顯示有壞帳增長的潛在風險。中國社科院一位研究人員對亞洲時報線上說,如果第一季的 4.58 兆元都花出去了的話,中國經濟現在應該已經接近過熱;但是實際情況是,第一季中國經濟的增幅只有 6.1% ,比上一季的 6.4% 還要低。
北京國海證券分析師馮偉對亞洲時報說,第一季新增貸款中,有 41% 屬於中長期貸款,而票據融資則佔到三分之一。這位分析師說,票據融資比例過高是個問題。他說,一些公司會把透過利率極低的票據融資借來的貸款存進銀行,換取更高的利息,或者拿去炒股。
“具有中國特色的銀行貸款”
許多借貸者的資金使用情況引發議論和批評。康奈爾大學的金融學者貝利在他最近參與寫作的一篇論文中將中國官方控制的銀行貸款稱之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銀行貸款”。他說:「運作糟糕的公司似乎更容易得到銀行貸款。而一旦這個貸款被宣佈,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借貸公司的股票在中國會應聲下跌,而不是上漲。貸款通常被視作是品質的證明,而在中國則被看作是“和吸血僵屍的死吻。”」
不過從中國的商業銀行到銀行業監管部門都表示,第一季新增貸款還算合理,銀行的風險管理系統還算健全。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日前說,中國銀行業的發展仍是健康的,到今年年底仍可達成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餘額的雙降。
(200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