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台灣 電子報 20090313-1 |
__ 國際訊息 __
中國近年來不斷重視以文化傳媒為主體的“軟實力”在國際交流中的作用。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對外宣傳會議上就指出,要「精心組織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外宣活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近年來不斷重視以文化傳媒為主體的“軟實力”在國際交流中的作用。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對外宣傳會議上就指出,要「精心組織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外宣活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而 2009 年的法蘭克福書展,無疑是中國展示“文化軟實力”的一個重要舞台,而與此同時,德國出版業也希望能夠透過這次書展,開拓中國市場。最近,德國北威州重點負責中國事務的科隆工商協會召開討論會,探討德國出版業在中國市場的機遇與風險。
近年來,德國與中國出版業之間的業務交流日益頻繁。統計數字顯示, 2007 年德國向中國銷售了 585 部書籍版權。儘管比起前幾年來有所增加,但與美國的 3,878 部和英國的 1,635 部相比,德國依然還有很大差距。在這其中,語言是一個重要的原素。因為德語著作無論是從知名度、出版數量,還是從翻譯難度而言,在與英美作品競爭時都處於劣勢。但德國書商與出版社協會北威州聯合會總經理史克女士認為,德國出版社在中國市場依然能夠尋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我認為是很有機會的。因為在北威州有很多中型出版社,與那些大型出版集團相比,這些中型出版社往往都專注於某一領域。比如出版科技,經濟,心理學以及社會科學等專業書籍。這些主題在中國都擁有市場,我們可以感覺到中方對此非常感興趣。由於規模的限制,北威州出版社所擁有的專業特點目前在國外還沒有得到足夠的表現。因此北威州政府決定予以支持,我們也很樂意提供幫助。」
努力開拓中國市場方面的不僅僅是北威州,德國聯邦政府也拿出了具體的辦法。比如德國外交部和法蘭克福書展公司在北京開設的德國圖書訊息中心已經具有十年的歷史,並且迄今為止依然是唯一一家在中國為書業交流服務的機構。該中心主任王競博士表示,德國長期以來重視與中國方面的直接交流,比如北京國際書展上連續 20 年都有德國主題展台。在談到德國出版業在中國面臨的困境時,王競指出,除了語言障礙之外,盜版也是一個困擾德中圖書業務的一個原素。最近幾年來,中國方面在這個問題上有所改進,王競說︰「但是很多盜版透過高新技術,或者其它 (非出版業) 公司的參與,變得越來越難控制,這也是政府稍微感到束手無力的地方。」
德國書商與出版社協會北威州聯合會總經理史克曾經在兩年前隨團參加了北京國際書展,她也認為盜版問題對德國出版業的影響並不是非常大,「每個出版社都害怕盜版,不過我的經驗是,這種擔心並沒有太多的理由。因為中國市場是如此龐大,如果一個北威州出版社向中國出售了版權,而與此同時市場上出現盜版的話,其造成的消極後果不會像在歐洲市場上那樣嚴重。」
除了語言問題和盜版之外,中國出版市場的審查制度有時候也會成為一道難關。業內人士舉了一個例子,德國著名駐華記者弗朗克﹒澤林曾經在德國出版了一本暢銷書《中國密碼》,而這本書的中文版則比德文版要薄很多,因為其中許多內容被中國出版審查部門刪減。據說澤林還曾經半開玩笑地說,要在今後德文版的重印版中標注出那些中方刪去的段落,看看究竟是那些內容在中國會遭到審查。由於中國還沒有普遍意義上的出版自由和言論自由,因此在與中國進行出版文化交流時往往也會引起爭議。比如 2009 年法蘭克福書展邀請中國做為主賓國就遭到了一些相關人士的批評,比如曾經擔任法蘭克福書展發言人的霍格爾﹒埃爾林就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也有一些意見認為法蘭克福書展將為中國的政治宣傳工作提供平台。
德國圖書訊息中心主任王競女士並不認同這樣的觀點,「因為我參與了最後的談判階段,我深深知道法蘭克福書展為什麼邀請中國做為主賓國,因為中國透過經濟增長日益受到世界矚目,但是中國的文化和文學還非常不被了解。而我們法蘭克福書展就是提供這樣一個平台的機構,不僅僅是請中國來做主賓國,而是把中國的文化、出版業和文學做為一個主題話題,來供各界、各國、各方探討。」
在目前的全球經濟危機之下,德國出版業是否也需要來自中國的訂單來度過難關呢?德國書商與出版社協會北威州聯合會總經理史克女士表示,德國書商確實希望擴大與中國的業務,但北威州出版業在經濟危機中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王競女表示︰「這和出版社的側重點也有關係,兒童書籍、實用書籍以及專業書籍受到的影響較小。因為這些書在市場上價格不算貴,而且需求也不小,因此銷量還不錯。而那些非常專業的出版社,比如科技方面的,遇到的困難就比較多,因為他們的主要客戶是工業界。當工業界運轉不靈的時候,相關書籍的銷量自然也會下滑。」
(2009/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