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台灣 電子報 20090115-2 |
__ 國際訊息 __
有關工業生產總值 (太順了、而且往往與能源消耗數據不符) 和失業 (不計 50 歲以上男士、剛被裁員的人士以及大部分流動人口) 的數據。
市場下跌、就業人數減少、成長率下降 ── 這似乎是全球各地的景象,只有中國例外。週三公佈的數據稱,中國經濟在 2007 年成長了 13% ,而非最初估算的 11.9% ,這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統計機構經常修訂已發布的數據。但 110 個基點的變動幅度,相當於 1,140 億美元,是相當大幅的調整。而且,當進行修訂的國家是中國時,難免有人揚起眉毛。自北京在 2005 年突然發現了近 3,000 億美元的生產值以來,又有什麼情況變化了嗎?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年改進了做法,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世界銀行 (World Bank) 以及美國農業部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借鏡了各種方法,以改進數據採集工作。但是,按照委婉的說法,來自各省市的數據仍有不可知的“灌水”。 2006 年為調查人為操縱數據而組成的一個精銳小組,不太可能抓住所有違規者。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觀察家們發展了自己的“誠信光譜”。好的一端集中了央行有關借貸、貨幣供應和儲蓄成長的統計數據,還有官方的貿易和通膨數據。這些數據均可在無需付出太大努力的情況下,得到驗証及交叉核實。在另一端則是有關工業生產值 (太順了、而且往往與能源消耗數據不符) 和失業 (不計 50 歲以上男士、剛被裁員的人士以及大部分流動人口) 的數據。
在中國中央政府方面,則展現出一種新的坦誠。北京已警告稱,今年可能難保神奇的 8% 成長率底線。北京還可能意識到,展現一副完美強悍的形象並不符合自身利益,尤其是在實際證據另有所指的情況下。畢竟,騷亂的代價可能比誠實更高。天安門事件發生後, 1990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跌至 3.8% ,連 30 年平均值的一半都不到。
(2009/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