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台灣 電子報 20090111-2 |
__ 國際訊息 __
上海汽車一開始就只關心技術轉讓,疏忽了雙龍汽車本身的經營狀況,也就是說“只吸取技術後就退出”。
雙龍汽車在 2005 年 1 月經歷一次考驗後,時隔 4 年再次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大股東中國上海汽車集團決定不再支援面臨經營困境的雙龍汽車並申請法院接管。
去年,雙龍汽車因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導致主力車型 SUV (吉普車型) 銷量劇減,出現了 1,000 億韓元以上的虧損,從而面臨著不能不接受大股東支援的處境。整體競爭力下降是使雙龍汽車站在生死存亡關口的主要原因。
雙龍汽車的生產規模非常小,以至於很難做為汽車企業自立,車型也偏重於 SUV 和大型轎車。但專家指出, 2005 年收購雙龍汽車以後不注重投資,只關心技術轉讓的上汽、以及反對為加強競爭力進行結構調整、只顧保住自己飯碗的強硬工會也有不小的責任。
雙龍汽車偏重 SUV 無法應付市場變化
上汽收購雙龍汽車之前,雙龍汽車在韓國國內掀起的 SUV 熱潮下,透過雷斯特 (Rexton) 等車型的暢銷保持了盈利結構。但是,雙龍汽車被上汽收購之後, SUV 熱潮逐漸消退,導致經營狀況在過去 2 、 3 年裡持續惡化。除了 2007 年透過節約費用創造 115 億韓元的盈利外,每年都出現 1,000 億至 2,000 億韓元的虧損。
去年受高油價和經濟低迷等因素的影響,雙龍汽車銷量大幅減少,這致使經營業績進一步惡化。去年截至第三季度,出現了 1,000 億韓元的虧損,去年 12 月份的銷量僅為 5,540 輛,比前一年同期減少了 53% 。
韓國汽車專家分析說,雙龍汽車偏重於 SUV 和大型轎車的產品機構本身就存在問題。 Chairman W 、愛騰 (Actyon) 、享御 (Kyron) 等主要產品都是 SUV 和大型轎車,如果 SUV 和大型轎車不暢銷,完全沒有代替的中小型汽車。
雙龍汽車的生產效率也遠遠低於國內外企業。在過去 5 年裡,雙龍汽車利用約 7,000 名人力生產了 9 萬至 15 萬輛汽車。這遠遠低於 2.1 萬名人力生產 190 萬輛 (以去年為準) 汽車的通用大宇。業界相關人士表示:「以雙龍汽車目前的人員規模,至少要生產 25 萬輛才能生存下去。」
疏忽投資的上汽和強硬工會都存在問題
上汽放棄雙龍汽車經營權,可能是因為雙龍汽車的競爭力大幅下降,而且在全球經濟低迷導致汽車銷量劇減的情況下,即使注資也是在填“無底洞”。
但即便如此,上汽也要為雙龍汽車面臨的危機負首要責任。上汽收購雙龍汽車以後的 4 年裡,在提高雙龍汽車生產效率、使產品結構多樣化、提高競爭力方面完全失敗。上汽沒有履行進一步投資 10 億美元的承諾,原有的新車開發計劃也陸續被延遲。
另外,事事都要製造障礙的強硬工會也難辭其咎。雙龍汽車經營層推行大規模節約費用措施的 2006 年,工會鎖上工廠大門展開“玉碎罷工”等,不斷做出削弱中方經營意志的行為。
雙龍汽車負責企劃的常務崔相鎮 (音) 表示:「雙龍汽車平均一輛車的人工費用佔總費用的 20% 以上,競爭企業的這一比例僅為 10% 左右。儘管希望透過在中國的銷售增加出口,但不具備價格競爭力。」
產業研究院機械產業組組長李恆九 (音) 表示:「雙龍汽車走到法院接管這一步是因為勞資矛盾,無法提升競爭力。如果工會繼續反對結構調整,可能會導致出現最壞的狀況。」
圍繞上汽“只吸取技術後退出”爭論不休
圍繞雙龍汽車技術流失到上海汽車的爭論也可能會持續下去。雙龍汽車的幹部職工和工會主張,上海汽車一開始就只關心技術轉讓,疏忽了雙龍汽車本身的經營狀況,也就是說“只吸取技術後就退出”。實際上,上海汽車在做為技術轉讓費,需要向雙龍汽車支付的 1,200 億韓元中,只支付了 600 億韓元。雙龍汽車研究所有關負責人表示:「包括雙龍汽車的 4 輪驅動車和大型轎車的設計圖在內,上海汽車已經拿走了大部分整車研究技術,並把雙龍汽車的 50 多名核心研究人員帶到總部。」
但進駐韓國的中國一家銀行的高層負責人表示:「如果沒有技術轉讓,上海汽車會以那麼高的價格收購競爭力下降的雙龍汽車嗎?如果繼續單方面主張技術流失,中國對韓國的投資只能會大幅減少。」
(2009/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