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台灣 電子報 20090105-1 |
__ 國際訊息 __
隨著經濟成長情勢惡化打擊貸款帳目,中國各銀行的股價還有進一步下跌空間。放貸很可能以不那麼狂熱的節奏擴大,同時資產惡化將不可避免地加劇。
瑞銀 (UBS) 已率先退出中國。在 2008 年即將結束的時候,這家瑞士銀行出售了自己所持的 1.3% 中國銀行 (Bank of China) 股份,從中得到數億美元的資本增值。若其它銀行,如蘇格蘭皇家銀行 (Royal Bank of Scotland) 和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也出售其在中國各銀行所持股份,有可能籌集相當多的資金。由於這兩家銀行都是政府現金紓困對象,正竭力充實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若能獲得十多億美元的資本增值,想必十分及時。
隨著閉鎖期的結束,現在就出售股份的理由相當充足。三年前中國三大銀行私有化期間,外國銀行總共投入大約 90 億美元購得戰略股份。儘管這些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已從其 2007 年巔峰水準大幅下跌,但各家戰略投資者仍頗有斬獲。中國銀行的股價雖低於首次公開發行價,但根據週三收盤價格,蘇格蘭皇家銀行仍能得到大約 13 億美元的資本增值。隨著經濟成長情勢惡化打擊貸款帳目,中國各銀行的股價還有進一步下跌空間。放貸很可能以不那麼狂熱的節奏擴大,同時資產惡化將不可避免地加劇。龐大的國債持有量意味著,減息 (其中一部分將削減淨利差) 也將打擊國債回報。
對有意售股的外資銀行來說,難題是在不惹惱北京的情況下脫手中國各銀行股份。說到底,這些銀行都需要躋身中國市場。但在情勢艱難的時候,售股者更不可能受到歡迎。中國官方干預了美國銀行出售中國建設銀行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股份的計畫。瑞銀的地位更有利一些,因為它不像其它戰略投資者那樣在中國擁有那麼多合資項目。不過,競爭對手們確定感到安慰的是,瑞銀做到了如此平穩的退出,既找到買家,又沒有讓北京生氣。下一步是,怎樣在 2009 年效仿這一成就。
(20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