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台灣 電子報 20081227-1

__ 國際訊息 __

中國經濟能否續寫傳奇?/Gideon Rachman, FT

www.ftchinese.com


 中國勞動者無法透過選票箱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因此,透過罷工和暴動將資訊傳遞給國家政治領導人。
 中國經濟受到的衝擊可能沒有美國那麼大,但做為一個較為貧窮、政治體制也較為僵硬的國家,中國遭受的困難可能比美國更大

 在雷曼兄弟公司 (Lehman Brothers) 倒閉後的幾週,中國政府中明顯能感覺到一絲最終獲勝的得意。中國官員們公開推測,借錢給美國人、讓他們為行將就木的銀行紓困是否明智。中國對美國的肆意揮霍發出了不滿的嘖嘖聲。有人重新提到了高盛 (Goldman Sachs) 有關中國經濟規模將在 2027 年前超過美國的著名預測 ── 或許這一預測會提前變為現實?

 但陷入全球金融危機兩個月之後,中國的情勢看上去嚴峻了許多。事實上,全球主要經濟體社會動盪的最新事例都發生在中國,而不是西方。在中國南部地區,被解雇的工人舉行了抗議遊行,政府不得不動用防暴警察加以制止。在全國範圍內,一些城市發生了計程車司機罷工和暴力抗議事件。那種認為中國經濟有著太多的成長動力、已經與美國「脫鉤」的說法,就像是天方夜譚。

 中國的經濟統計數據說明了其自身的情況。上週,中國政府公佈稱, 11 月份出口出現比去年同期下降,這是 7 年來首次出現這樣的月度下滑。據說,今年新增尋謀職的畢業生人數為 100 萬。一般而言,中國經濟的年成長率需要達到 8% ,才能吸收就業市場上所有的新增勞動者。但最新預測表明,中國明年的成長將低於 8% ── 可能遠低於這一水準。

 中國勞動者無法透過選票箱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因此,透過罷工和暴動將資訊傳遞給國家政治領導人。中國核心工業地區的社會動盪,將給北京管理層敲響真正的警鐘。城市中產階級也有理由感到不快︰過去一年,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大幅下跌。與西方國家政府一樣,中國政府也已經明確表示,將啟動龐大的財政刺激方案來應付新出現的經濟低迷。

 但是,未來 12 個月仍將非常艱難。西方的經濟衰退,以及隨之而來的消費支出下滑,將進一步加劇。這將直接削弱對中國商品的需求;而對於加劇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也會產生間接影響。

 中國的貿易順差上週創下新的紀錄,原因是進口降幅甚至比出口降幅更高。歐巴瑪 (Obama) 政府肯定希望中國允許人民幣升值,以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但是,中國國內的壓力將指向另一個方向,允許人民幣貶值,以促進出口,並使更多的工廠免於倒閉。

 在美中兩國同樣面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雙方的會談不太可能那麼溫文爾雅。貿易保護主義在美國已有所抬頭,擬議中為美國汽車業的紓困就是例證。美國一些資深貿易專家非常擔心這僅僅是個開始。一位專家表示︰「歐巴瑪有一些聰明的經濟顧問,但他們所聽命於其的本能相當令人不安。」貿易保護主義可能以很多種形式出現。但是,如果明年關於氣候變化的國際會談陷入困局 ── 這種情況看起來是可能的 ── 那麼對中國商品徵收某種形式的「碳關稅」 (Carbon Tariff) 的壓力就可能加大。

 只要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就很容易被歐盟 (EU) 迅速仿效;歐盟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目前,中國政府似乎覺得自己能夠帶著幾分輕蔑的目光看待歐洲人。中國最近在中歐峰會召開前數日通知歐盟取消了會議,以此表達對歐盟元首會見達賴喇嘛的不滿。

 然而在貿易領域,歐盟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各成員國也會統一行動。目前,歐洲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 仍為經濟自由主義者把持。但是,新一屆委員會將於 2009 年任命,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像義大利和法國這樣的成員國,已經感受到強大的貿易保護主義壓力

 對中國來說,明年顯然會十分艱難。不過,過去 20 年中有關中國經濟奇蹟 (或共產黨統治) 行將終結的預測,都被證明為無稽之談。多年前,西方分析人士就指出了中國經濟存在的根本缺陷。而在上世紀 90 年代,流行的是預測中國銀行體系將會崩潰。 (或許我們當時看到的不是這個中國銀行體系?) 環境問題、能源與水資源短缺以及人口架構性失衡問題,也是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備受關注的缺陷。

 然而中國卻不斷奮力前行。她經歷了 1989 年的政治動亂與 1997 年的亞洲經濟危機 ── 那次危機也曾導致經濟成長大幅放緩和失業率上升。

 不過, 2009 年的經濟危機可能使中國政府面臨自 1989 年學潮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而明年正是 1989 年學潮 20 週年。目前很清楚的一點是,中國顯然遠遠談不上能夠免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而是很容易受到衝擊。中國經濟受到的衝擊可能沒有美國那麼大,但做為一個較為貧窮、政治體制也較為僵硬的國家,中國遭受的困難可能比美國更大。

 如果說 1989 年的共產主義垮台沒能讓中國共產黨陷入危機,而 2009 年的資本主義動盪卻做到了這一點,那將是頗具諷刺意味的歷史性事件。

(2008/12/25)

【數位台灣家族】 www.digitaiwan.com
 建自 1996.9.25. Lim Bun-hoa (林文華) /
 訂閱或停訂“數位台灣電子報”: bunhoa@digitaiw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