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我攏無,只有將我所有的給您 ── 就是我的音樂!」
在世界樂壇早已享有一席之地的蕭泰然教授,以其一貫溫文儒雅的口吻,說出上面的話。其實,除了音樂,他待人的謙忡為懷,處事的止於至善,他對祖國與朋友親人的真情至性,說不完的完人特質與典範;用台灣話說就是「若是親像之種人,係是擎油企仔火著無地找啊!」 (如斯人者,即便持煤油燈亦找不著的!)
1938 年元旦當天,整個高雄市的婦產科都歇業,臨盆的孕婦緊急送到鳳山娘家後,由舅媽在難產下勉力的接生了蕭泰然;自幼在留日學鋼琴的母親教導下,他 7 歲就曾首度公開演奏。高中行將畢業時,齒科醫生的爸爸,依循台灣人的慣例,長子理當繼承衣缽,於是家庭掀起不小的風波。長榮中學戴明福校長在惜才殷切下親赴蕭家說項:「您兜泰然將來若作醫生,只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醫生,伊的志向沒在茲,若予伊學音樂,未來的發展一定無可限量。」從此蕭教授開始譜寫其璀璨不朽的人生樂章。 1963 年及 1967 年先後畢業於師範大學與日本武藏野音樂大學,返國後正式其教學演奏與作曲生涯。
1977 年憨厚的蕭夫人在商場上被人訛騙了鉅額金錢,他只有選擇移民美國重新來過的打算,幸得朋友湊錢開了一間藝品店;此時他並未放棄心中的音樂,在租來的鋼琴上擺面鏡子,邊彈琴還可以隨時「觀照」來客,勉強糊口。開店第 2 個月卻遇到能源危機,生意大受影響。有一天,店裡進來 3 位老婦人,在聽了他的琴藝後,娓娓的道了兩句:「 Young man! Why are you here? 」她們的意思是說:像你這種人應該是在舞台上演奏的人才,為什麼屈就在這裡呢?
受到如此的儆醒,他當下意識到:莫非是上帝透過 3 位老婦人傳來的旨意?「趕緊回到音樂之路吧!別在這裡浪費時間了!」上帝讓他一無所有後,鼓舞他重新再起之力量。於是,他收拾店鋪,去加州大學與女兒一起讀音樂研究所。
蕭教授於 1987 年獲加州大學碩士學位,為其作品注入新的活泉;同年受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NATPA) 之託,出版《蕭泰然創作曲集 ── 台灣人的詩篇》,收錄了 71 首作品;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其沉重負擔之下,仍致力於國際樂壇對台灣本土音樂的認識與重視,並擔任台灣人文藝協會會長及台灣人音樂社負責人; 1985 、 1989 年兩度指揮文藝協會室內樂團巡迴北美演出,對凝聚海外台灣人心靈與思鄉的交集有莫大之貢獻; 1988 年起陸續接受台灣人聯合基金會所託,先後完成《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與《鋼琴協奏曲》。
1993 年年尾,蕭教授因大動脈腫瘤開刀,生命一度垂危,連醫生都宣告沒有希望,當時他禱告上帝:再給我一段時間吧!等完成《 1947 序曲》再來召我回去吧!否則就請上帝幫我譜寫了。終於如願順利的走出死蔭的幽谷,在尚未康復中仍勉力完成這首至今已被全世界樂壇公認為「台灣人最偉大的史詩」的序曲,多次為世界一流樂團所公演。
近年蕭教授雖然「無脈」卻「有心」 (經過大手術後竟然把不到脈衝) ,為了故鄉台灣及音樂,為了榮神益人,他孜孜不倦的讓一首又一首偉大作品相繼誕生。他說:「長久以來,我有一個感覺,我們有像林昭亮那麼優秀的演奏家,卻沒有好作品,以至於,他們只好演奏別人的作品。」
他感覺:音樂家的責任在於將過去流傳於斯土的民謠、通俗歌謠妥善的整理,正如柴可夫斯基、西貝流士的作品,亦可聽出他們的民謠風格。
蕭教授自我期許:整理先民的音樂文化資產,就好比摘草藥或蕃薯葉一般,不能連根帶葉還沾著泥土就拿來吃,一定要先作一番處理,我們可以抽出好的部份,把不好的再重新改寫,只要好好的處理,就可以端得上檯面,一有機會,便可推上世界樂壇。
誠信:縱然物換星移,再久遠的將來,蕭泰然 3 個字依舊會為全人類所熟悉;而《毋通嫌台灣》與《上美的花》也必如《菩提樹》與《野玫瑰》般,永遠傳唱全球。那麼!《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與《 1947 序曲》這些經典之作的留芳萬世代,更是無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