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台灣 電子報 20091221-3

__ 國際訊息 __

澳門 10 年:經濟巨變,民主勢微/木風, 香港, VOA News

www.voanews.com


 澳門大學劉伯龍:中央已經確定香港在 2017 年到 2020 年實現特首和議員雙普選。雖然在通往目標的路上還有一些障礙,但大方向畢竟已經確定下來。澳門情況更差,普選的問題到現在還沒有列入計劃。

 星期天是澳門回歸中國 10 週年的紀念日。澳門新一屆政府的就職典禮和 10 週年紀念活動一併舉行。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利用澳門經濟的大發展向世人宣示“一國兩制”政策的成功。澳門的人民和學者表示,一國兩制確實給澳門經濟帶來巨大的變化,但是民主政治對於澳人來說還只是一個願景。

胡錦濤重申一國兩制政策不變

 澳門回歸 10 週年這場大戲星期天達到高潮。澳門下一任特首崔世安率領他的新政府班子宣誓就職。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參加了就職典禮,並發表講話,肯定了澳門在回歸 10 年來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總結了一國兩制的實施經驗,並再次承諾,北京對澳門和香港的一國兩制政策不會改變。

 胡錦濤說:「在這裡,我鄭重重申,中央政府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和澳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半個月來,北京開動了它幾乎所有的宣傳機器,把澳門做為一國兩制的成功樣板進行密集報導。中央電視臺特意反復播出澳門的老人、孩子、青年、學生、夫妻等各類人的定格的笑容,強化澳門人生活幸福充滿希望的印象。

經濟上,澳門人認同一國兩制

 從經濟方面看,澳門人都不否認,回歸之後澳門確實是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並把它歸功於“一國兩制”的政策。

 澳門土生土長的時事評論員譚志強對美國之音說:「澳門的經濟在過去 10 年來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都知道在 1842 年以前,澳門是中國對外的唯一的國際貿易港。可是由於臨近香港的興起,完全取代了澳門的地位,澳門的經濟一落千丈。」

 譚志強說,回歸以後,當地政府大力整肅賭場黑勢力,穩定了社會治安,打破了賭場壟斷,吸引了國際投資。特別是中國開放遊客到澳門旅遊,給澳門帶來了巨大的收入。每年到澳門的中國遊客人數高達兩千萬。譚志強稱,最近 10 年的經濟發展是澳門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澳門大學社會政策專家劉伯龍對澳門經濟巨變也相當肯定。他表示,在這 10 年中,博彩業繳納的稅金增加了 10 倍,小小澳門的 GDP 突飛猛進,人均數字已經達到 3.9 萬美元,直逼亞洲首富日本。

民主尚遙遠 澳門人無奈失望

 不過,在談到澳門的民主進程時,澳門人卻掩飾不住自己失望和無奈。譚志強說,香港回歸時,英國有一定的籌碼,要求北京在基本法中提出實行普選的問題。但澳門就沒有這個待遇。香港立法會 60 名議員裡面,民主派還佔了 23 席。但澳門立法會 31 名議員中,民主派只有 3 席。

 譚志強表示,澳門居民知道在政治問題上無法與北京抗爭。但是,他認為,澳人治澳,就需要官員代表民意。如果不能實施普選,澳人治澳實際上就是北京透過代理人治理澳門事務。

 譚志強說:「其實這種安排也是無可奈何的。中央塞給你,不收也不行。如果澳門社會正常發展的話,還是要實行雙普選的了。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沒有雙普選,間接產生的什麼功能團體議員和任命的特首會出賣大多數選民的利益。」

劉伯龍:澳門民主進程落後香港 10 年

 澳門大學的劉伯龍表示,中央已經確定香港在 2017 年到 2020 年實現特首和議員雙普選。雖然在通往目標的路上還有一些障礙,但大方向畢竟已經確定下來。澳門情況更差,普選的問題到現在還沒有列入計劃。

 劉伯龍說:「澳門的公民社會的發展基礎還不穩定,還需要 5 到 10 年的時間。澳門人均 GDP 雖然高居亞洲第一位,但澳門的貧富差距非常大。少部分人有錢,但大部分人還處於貧窮狀態。澳門的人均收入只有香港的 2/3 到一半左右。」

 劉伯龍指出,澳門面臨的挑戰還是非常嚴峻的。在經濟上要如何呈現多元化,保證持續增長還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貧富差距和就業問題引起的社會關注越來越高。此外,年輕人在迅速成長,他們的民主意識要大大強過他們的父輩。中央如果繼續在經濟上施行一國兩制,政治上嚴格控制,勢必會給問題的解決增加更多的困難。

 就在澳門回歸慶典舉行之前,澳門入境事務處以“企圖入境從事危害澳門公共安全之活動”為由強制遣返了香港明報記者何素文女士。另外,準備到澳門參加遊行的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國雄等 15 名社民聯和四五行動成員也遭到澳門入境當局的拒絕。

(2009/12/20)


副欄/Lim Bun-hoa (林文華)

【數位台灣家族】 www.digitaiwan.com
 建自 1996.9.25. Lim Bun-hoa (林文華) /
 訂閱或停訂“數位台灣電子報”: bunhoa@digitaiw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