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台灣 電子報 20090803-1

__ 國際訊息 __

美元代幣應運而生/Stephanie Simon, WSJ

chinese.wsj.com


 2009 7 月初,加州政府發現自己現金不足,於是發行了超過 194,000 IOU ,總面值 10.3 億美元,債權人可以在 2009 10 2 日將借據兌換成美元,如果州政府早一點有錢,也可以早一些兌換。
 加州政府的 IOU 缺乏大蕭條時期代幣的那種美麗,樣式簡單,不過是政府出具的淡綠色票據,只有上面標注的“憑票支付”能說明這張紙片的用途;但收藏家說,這些依然是見證當前金融危機的很好紀念品,應該保存一張。

 最近,加州政府在向債權人付款時,有時不支付現金,而是給了個借條 (IOU) 。歷史學家們告誡說,情況可能會更糟。你們或許會得到貝殼,或是一堆夾板。

 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成百上千的社區也像今天的加州政府一樣缺少現金,因此它們開始印發流通自己的臨時性貨幣。據估計,鎮和郡政府發行了約 10 億美元的代幣,更不用說形形色色的企業、學校、報社和一些有錢人了。大多數做為借據的代幣看起來都很像紙鈔,但也有印在皮革、金屬和仿羊皮紙上的,在華盛頓州的 Tenino ,借條居然印在西特加 (Sitka Spruce) 杉木夾板上。

 在奧勒岡州的 Hood River ,豪爾輪胎服務公司 (Hal's Tire Service) 在廢舊輪胎上印刷面額一美元的代幣,暫時給了“橡膠支票” (rubber check ,在英文中指“空頭支票”) 一個好名聲。

 今天,收藏家把代幣這一見證恐慌時代的東西珍藏起來,比如明尼亞波里斯市發行金綠色相間的“酸菜券” (sauerkraut note) ,還有紐澤西州 Cape May 郡發行的印刷精美、帶防偽標誌、還有帆船浮雕圖案的借據。一些收藏家想象著很快就會有 2009 年發行的印有阿諾﹒史瓦辛格 (Schwarzenegger) 頭像的代幣,成為他們新的收藏品。

 「每一張借據都講述了一個故事。」 1984 年出版的《大蕭條時代美國代幣標準目錄》 (Standard Catalog of Depression Scrip of the United States) 一書的作者奈爾﹒沙夫 (Neil Shafer) 說,「每一枚代幣都是美國社會史的一頁篇章。」

 2009 年 7 月初,加州政府發現自己現金不足,於是發行了超過 194,000 張 IOU ,總面值 10.3 億美元,債權人可以在 2009 年 10 月 2 日將借據兌換成美元,如果州政府早一點有錢,也可以早一些兌換。 2009 年 7 月 24 日,加州立法機構批准一項計劃,以彌補政府 240 億美元的財政缺口;但官員們說,要用幾星期的時間來分析州政府的現金流狀況,然後重新給債權人開支票付款,而不是給借條。

 加州政府發行的 IOU 和大蕭條時代的代幣有一個關鍵區別:它是面對個人開出的寫有具體金額的借據。 20 世紀 30 年代的代幣目的是用於流通,就像貨幣一樣,通常有標準的面額,如 25 美分、 1 美元和 5 美元。

 1933 年,面對蜂擁而至的擠兌壓力,一個城市又一個城市的銀行接連暫停營業,嚴重阻礙了貨幣流通,因此代幣發行迅速猛增。 1933 年 3 月 6 日,美國總統羅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 宣佈給全國銀行“放假”,停止幾乎所有的銀行業務,同時督促美聯儲加緊印刷更多的鈔票。有些銀行在幾天後恢復營業,但其他銀行則關門好幾個星期,企業和個人手頭都沒有現金可用。

 一些企業和個人開始以貨易貨。《紐約每日新聞報》 (The New York Daily News) 當時正贊助麥迪遜廣場花園 (Madison Square Garden) 的一場拳擊賽,提出任何價值 50 美分的東西都可以換一張票。沙夫在他的書中寫道,拳擊愛好者帶來的東西包括火星塞、睡袍、法蘭克福香腸、七巧板、新約聖經、麵條和高爾夫球褲等等。

 但易貨貿易只是曇花一現,各種形式的代幣很快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每一種代幣都以發行人的資產做為擔保。在大多數地方,這一新體系行之有效。經濟危機過後,持有代幣的人都按面值兌換到了現金。

 但也有一些失敗和騙局。在芝加哥,有個騙子印了一批很像官方代幣的票據,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卡斯洛復興憑證” (Caslow Recovery Certificates) ,其實這種紙片一文不值。在奧勒岡州的波特蘭, Multnomah 郡發行的代幣官司纏身,讓持有者急得直跳腳。

 在明尼亞波里斯,一群無業居民做出承諾,要向一個福利中心供應自己的手工製品,如衣服和罐頭蔬菜等。隨後,他們印發了自己的代幣,上面標著“失業者聯盟”的紋章,用於交易目的。這一試驗的結局很糟糕,太多的成員什麼也沒向福利中心提供,除了自家做的酸菜。「在組織內部購買和銷售酸菜無法維持很長時間。」中央奧克拉荷馬大學 (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 的政治學家羅倫﹒蓋奇 (Loren Gatch) 說。

 底特律的代幣經濟更為活躍。據《史密森尼雜誌》 (Smithsonian Magazine) 的報導,到 1933 年 3 月初,這個城市因長時間缺乏法定貨幣的流通,已有不少工人在上班時餓暈。因此,底特律印發了數百萬美元的代幣,最高面額達到 100 美元。和那些像是打字機上弄出來的借據不同,底特律的代幣設計精美,印刷專業。蓋奇說,這是基於一種理論,即「要是代幣看上去很精美,人們更可能接受它。

 北加州的《太平洋樹林論壇報》 (Pacific Grove Tribune) 採取了一條不同的途徑。它發行了名為“反藏錢”的代幣,印在長 17 英吋,寬 7 英吋的大紙上,保存起來很不方便,目的就是讓拿到這種代幣的人巴不得馬上把它花出去。

 這家報社還督促每個把代幣花出去的人先在背面簽名,希望讓長長的簽名清單鼓舞人們的士氣 ── 證明即使日子過得很艱難,商業交易依然存在。

 歷史學家稱,很少有代幣是偽造的,部分原因在於許多代幣沒有流通很長時間,不足以讓人興起仿造之心。不過,也有一些這方面的嘗試。 30 年代末,威斯康辛州 Superior 的兩兄弟被控偽造當地代幣。

 兩兄弟的辯詞是:代幣不是真的鈔票,既然本身就不合法,何談偽造二字?法官沒有採信這個借口,判他們罪名成立。

 收藏家說,這些故事讓大蕭條時期的代幣不僅僅是古董紙一張。每一枚代幣都是打開塵封過去的一扇窗戶。他們去舊貨路邊攤、跳蚤市場和錢幣集市上淘寶,尋找殘存的代幣。「我喜歡這種尋覓的感覺。」紐澤西州 South Brunswick 的銷售經理杰米﹒雅克斯 (Jamie Yakes) 說道。

 在大蕭條時期,一些收藏家看到了手工製作 IOU 的收藏價值,有幾個地方社團迎合這一需求,發行了樣式新穎的代幣。加州 Crescent City 市的商會發行了手工編號的貝殼代幣,一旦商會有了錢,就能以每個 10 美分的價格贖回。政府官員心裡早就斷定,大多數持有者都會把這種代幣作為紀念品。

 雖然有些發行者自己留存了大量代幣,現在能在拍賣網站上廉價購得,但大多數發行者回收代幣後就將其銷毀了。這類數量稀少的代幣售價可達數百美元。小羅德﹒查爾頓 (Rod Charlton II) 創立了一個名為“大蕭條代幣”的網站 (DepressionScrip.com) 。他說,再也沒有比在網上找到一枚罕見代幣更令人激動的事了。「我晚上都睡不著覺,因為一心想要馬上擁有它,我已經對代幣著迷了。」

 加州政府的 IOU 缺乏大蕭條時期代幣的那種美麗,樣式簡單,不過是政府出具的淡綠色票據,只有上面標注的“憑票支付”能說明這張紙片的用途;但收藏家說,這些依然是見證當前金融危機的很好紀念品,應該保存一張。加州政府計劃在贖回借據後將其銷毀,政府官員也表示,他們預計贖回率會很高。

 「IOU 的持有者應該不會坐在那裡想,『這個我要留給子孫後代。』」政治學家蓋奇說,「他們更可能的想法是,『見鬼,我該怎麼把它換成現金?』」

(2009/8/3)


副欄/Lim Bun-hoa (林文華)

【數位台灣家族】 www.digitaiwan.com
 建自 1996.9.25. Lim Bun-hoa (林文華) /
 訂閱或停訂“數位台灣電子報”: bunhoa@digitaiw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