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台灣 電子報 20090118-1

__ 國際訊息 __

美中簽署限制進口中國文物備忘錄/蕭洵, 華盛頓, VOA News

www.voanews.com


 美國僑報的文章同時承認,「國際合作不能夠代替中國國內的文物管理措施。」文章說,中國還需要打擊文物走私背後存在的官員腐敗現象。

 美中兩國在紀念建立邦交 30 週年之際簽署了一項限制進口中國文物的備忘錄,希望借此制止中國文化遺產非法流入美國。中國一直以來希望在保障文物安全方面尋求長效機制,並尋求國際合作打擊據稱日益猖獗的文物走私活動。另據中國文物收藏界人士稱,中國內地拍賣市場的發展有助於流失文物的回歸。

 美國國務院負責教育文化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阿瑪利和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上星期三簽署了這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對舊石器時代到唐末的歸類考古材料以及至少 250 年以上的古蹟雕塑和壁上藝術實施進口限制的諒解備忘錄》。

合作制止文物掠奪和走私

 美國國務院的新聞稿件稱,美中兩國在建交 30 週年之際簽署的這項備忘錄,在制止威脅中國古代遺產的文物掠奪和非法販運活動方面建立起合作途徑;此外,這個協議還著眼於進一步擴大在用於文化、教育以及科技方面的國際間的文物交流。在這方面,中國同意促進向美國博物館長期租賃中國文物。

 美國和中國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的締約國。

限制範圍

 在這個協議簽署後,美國國土安全局在 1 月 16 號公佈了一個考古材料入境規定,該規定列出了需要妥當文件被帶進美國的考古材料的類別。被限制進入美國的材料包括與舊石器和新石器時期、二里頭文化、從商朝到唐代有關的考古材料,年代包涵從西元前 7 萬 5 千年到西元 907 年。此外,限制材料還涵蓋 250 年以上歷史的古蹟和壁上藝術品等。

文物走私難杜絕

 中國媒體引述中國官員的話說,由於受境外文化藝術品和文化拍賣市場高價位的吸引,以及國際文物商非法收購等因素影響,中國文物走私案件難以杜絕。中國文物官員還表示,中國政府歷來重視打擊盜竊、盜掘和走私文物的活動,而且一直在尋求保障文物安全的長效機制。中國希望透過國際公約和國際合作等途徑進一步遏止文物流失。

 中國在 2004 年的時候曾經向美國提出嚴格限制所有超過 100 年的中國古董流入美國的要求。次年 3 月,美國國務院曾派官員前往中國就限制中國文物進入美國的要求進行過調查。

 中國媒體當時引述中國文物界人士的意見說,中國之所以選擇美國提出保護要求,是因為美國是中國走私文物的最大銷售地。在美國發行的中文報紙僑報在去年 1 月底曾發表過一篇題為《留住中國文物需靠中美合作》的社論。

 該社論說,「中國文物走私潮觸目驚心。有數據顯示,流失海外中國文物高達 1,000 萬件之多!近年來更呈急劇上升之勢。來自中國海關的資料顯示,近 10 多年,僅廣東深圳海關就查扣走私文物近 3 萬起。而這僅僅是在海關對於出境貨物 5% 的抽查中發現的。」

 此外,這篇文章說,雖然公開的數字顯示,中國文物的國際拍賣中,美國只佔到 4% ,但很多古董商人相信,中國文物最終流向美國的比例遠高於此。該文還引述《華爾街日報》報導所做的估計,從中國流出的近半數古董文物最終都落到美國的收藏家手中。

 這篇社論還指責說,由於美國國內博物館、古董商出於私利加以阻撓,美國限制進口部分中國文物的禁令一直沒有下文。

官員腐敗助長文物走私

 美國僑報的文章同時承認,「國際合作不能夠代替中國國內的文物管理措施。」文章說,中國還需要打擊文物走私背後存在的官員腐敗現象。

境內市場發展 有助保住文物

 另有中國收藏界人士在談及中國文物流失和回歸問題的時候表示,中國境內文物市場的發展,也將有助於文物回流。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無錫收藏家協會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周晨說:「最近這十年來,中國的文物流失現象不是特別嚴重。一個是管理得也特別嚴格了;再說內地市場的價格也比較高。就是說,從利益槓桿上,也有不少人願意把文物透過民間的交流,或者透過別的方法、透過拍賣公司來直接進行交易。所以現在我覺得說不上“慘烈”。」

 周晨認為,儘管如此,美中簽署這樣一個協議,仍有助於遏止盜取和走私中國文物活動的繼續擴大或者複雜化。

(2009/1/17)

【數位台灣家族】 www.digitaiwan.com
 建自 1996.9.25. Lim Bun-hoa (林文華) /
 訂閱或停訂“數位台灣電子報”: bunhoa@digitaiw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