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請重視 就地保留 “廖文毅家族墓園” 做為「台灣歷史與文化之遺產」

Tou Khiam-sùn (杜謙遜 牧師)

雲林縣西螺鎮出了昔日幾乎家戶喻曉的大人物 ── 廖文毅,他是台灣近代史最早期的台獨精神領袖。 他的父親廖承丕在日治時代田產逾千甲又曾任西螺街長數年,是地方的望族與士紳。他們家族出了好幾位博士與名人,是西螺地區與台灣近代發展史不可多得的家族代表之一。

他們家族墓園位於西螺鎮靠近西螺交流道附近一號[省]道旁小茄苳公墓內,土地屬西螺鎮公所所有。西螺鎮公所公告位於此墓區內所有公墓須於 2003 年 6 月 12 日完成遷葬,日後擬將整地規劃做為西螺醬油博物館與農特產中心。原本廖文毅家族也同意配合遷葬,且已雇員著手準備要進行遷葬事宜。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得知此消息,現場勘查後,認為事關緊迫有必要再重新評估,最好能讓「廖文毅家族墓園就地保留做為台灣歷史與文化紀念遺址」。張炎憲教授於 5 月 23 日親自南下西螺,拜會廖文毅家族管家林奉恩先生與西螺螺陽文教基金會廖登堂董事長,以及西螺長老教會杜謙遜牧師,就此議題共同交換意見。當日下午一點前往雲林縣政府文化局拜會林日揚局長及縣府相關官員,林局長允諾將親自勘查與了解此墓園有否就地保留之價值。

5 月 26 日下午三點,雲林縣政府文化局林日揚局長會同西螺鎮公所廖學富課長,以及相關人員一起做初步的勘查與協商,文化局之結論是:俟業主 (廖文毅家族) 向西螺鎮公所申辦結果確定後,再行卓處。西螺鎮公所亦同意廖文毅家族展延至 9 月 12 日止應完成遷葬事宜。所以這段期間內就需各界人士就歷史、文化、家墓建築等各方專業意見贊聲齊援。

大承墓園就 “歷史” 角度而言:

  1. 廖文毅家族墓園安葬三代,橫跨清國、日治、民國三個朝代更替變遷時期,不同時代的廖家有不同的發展。第一代 16 世廖龍院是清國時代的客籍漢學私塾。第二代 17 世廖承丕在日治時代則結合漢學與基督教西洋文明,成為開明派政商通融的親日士紳,家學與田產豐饒。第三代 18 世廖文毅兄弟身受西洋民主思想薰陶,在民國時代致力憂國憂民的台灣民主化運動由聯省自治到主張台獨,並投身掌舵台灣獨立大業。
  2. 廖文奎、廖文毅所主導的早期台灣獨立運動,具有啟蒙與實質的果效。例如台灣地位未定論、公民投票決定台灣前途 (今稱「住民自決」) 、台灣民族論 (多元種族混血論) 、台華合作 (今稱「族群融合」) 、至今仍有一定的啟蒙影響。而廖文毅在擔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之大統領期間,曾於 1957 年 8 月 31 日獲邀與各國元首並列參加馬來亞聯邦獨立慶典。 1961 年秋,美國總統甘迺迪派特使到日本邀請廖文毅赴白宮訪問 (後來國府以放棄杯葛否決蒙古共和國加入聯合國為條件,交換美方不得讓廖文毅赴白宮訪問) ,可見廖文毅昔日在海外台獨運動在國際間成果卓著。
  3. 廖文毅兄弟為營救 “228 慘案” 之受難者與事件處理建言被視為叛亂之舉而被通緝,直接促成台灣獨立運動之啟程。雖然後來廖文毅因諸多因素在 1965 年 5 月 14 日返回台灣,後半生毀譽參半,但是台獨運動轉由新世代留學生撐旗,也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廖文毅兄弟外,廖家涉足台獨因案成為政治犯的有廖文毅大嫂廖蔡綉鸞、廖家長孫廖史豪、廖文毅大姊許廖春葉、大姊家外甥許朝卿、五弟廖溫進、堂弟也是廖家管家林奉恩等人。這是一個十分典型的「後 228 事件政治犯」家族。台灣在一片紀念 228 歷史浪潮中,是否遺忘了還有後 228 事件的政治受難者?
  4. 廖文毅家族由盛而衰也是一部台灣地方發展史的寫照。特別廖文毅的父親廖承丕在西螺的發跡,與盛極一時的大承堂對日治時代的早期西螺街具有不可抹滅的貢獻。

大承墓園就 “文化” 角度而言:

  1. 廖文毅家族有宏揚傳統儒家孝道文化的美德。廖文毅的父親廖承丕一手栽培廖家兩代出四位博士。廖承丕 的二弟廖煥章是第一位獲得日本醫學博士者。廖煥章因此十分照顧提拔姪兒輩,廖承丕的五個兒子先後都曾留學過日本京都同志社中學。廖承丕的三弟廖三重原本獻身讀南神準備做傳道,惜英年早逝。廖承丕的四弟廖行生則畢業於京都帝大經濟系。廖文毅兄弟倡導台獨期間,家族成員多人無怨無悔奧援而涉案。深入探討廖文毅家族三代兄弟姊妹間的友愛之情,著實令人動容。台灣承襲傳統儒家文化講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式的孝道在廖文毅家族表露無遺,確實是好教材。
  2. 廖文毅家族十分重視讀書受教育之緊要。無論是第 16 代廖龍院之傳統漢學,或是第 17 代廖承丕兄弟夾雜漢學與日本教育,或是第 18 代廖文毅兄弟兼具漢學和日式教育以及美式教育,他們算是台灣非常早期的留學生。甚至廖承丕開明的兩性平等教育下,三位女兒也都是台北第三女高畢業。值得一題的事是廖文毅的母親廖陳明鏡是台灣第一所女子學校 ── 台南市長榮女中的第一屆畢業校友。
  3. 廖承丕對待兒子一律開明平等,而對待女兒也是盡量平權以待。這在當時的社會是相當先進的民主化家庭。
  4. 廖文毅家族是台灣早期典型的多種族多元文化的「聯合國家庭」。廖文毅的二叔廖煥章娶日本京都女子為妻。廖文毅的二哥廖文奎娶美籍瑞典女子為妻。廖文毅則娶美華混血的美籍女子為妻。這樣前衛的家庭為今日台灣新世代娶外籍新娘開啟不一樣的種族融和先例,這在台灣民族文化學上有值得探討之處。
  5. 廖文毅家族算是西螺地區最早的基督教長老教會信徒家族 (源自 16 世廖龍院的岳父程立是西螺教會第一批信耶穌的先民) 。深厚的基督教背景,加上在台灣無論是讀台南長榮中學、長榮女中,淡水淡江中學,或日本同志社中學,或是南京金陵大學都是著名的基督教學府。可見基督教信仰對這個家族的影響十分重大。同時廖文毅的父母及五弟均先後擔任西螺基督長老教會長老之職,對西螺教會的發展貢獻良多,而創設於 1879 年的西螺基督長老教會,則是彰化雲林一帶最早的基督教會。

大承墓園就 “墓地建築” 角度而言:

  1. 為一座完整的基督教式墓園。大承墓園四圍砌牆獨立於亂葬崗式的公墓上,顯得寧靜肅穆。一般公墓注重方位而各自亂葬,但大承墓園內 11 座墳墓排列整齊劃一,矗立著十字架與墓碑還有紀念涼亭,儼若一座小型的基督教公墓。
  2. 豪門之家墓園卻很簡樸。廖文毅家族雖富甲一方又一門多傑,但是他們的每座墳墓只有簡單樸素之感覺,而無一般人標榜豪華大墓之築。墓園面積僅佔地 2,855 平方公尺。
  3. 大承墓園是典型台灣本土化基督教墓葬方式代表。除了十字架與墓碑的紀錄方式有標示屬於基督教信徒外,其餘的墳墓築墓方式都與傳統民俗無異。
  4. 大承墓園可以做為近代台灣史、台灣教會史、鄉土史的教學墓園。台灣這幾年重視生死學與提昇殯葬文化,而大承墓園的構築與廖文毅家族的種種流傳事蹟正是絕佳的現成教材。若是毀墓另則擇地修築新墓園則是相當可惜之事,雖仍可留做紀念,但意義與風韻將會完全走樣!

結語:

  1. 廖文毅家族大承墓園應可列入國家級古蹟保存或是列入台灣歷史與文化遺址之考量皆可行。
  2. 大承墓園以現有已葬入之故人為限。墓園再加以整理與美化應無美觀之問題。歐美國家就有不少名人墓園成為城市景觀文化遺址供人悼念,甚或教堂庭園也有的就是信徒墓園。例如韓國最大的基督教會漢城汝矣島純福音中央教會的禱告山聖徒墓園就是該教會著名的禱告景點。而台灣民俗信仰也有不少廟是祭祀死者的墓廟。所以墓園與景觀不一定就不能協調。
  3. 地方政府重視鄉鎮建設提昇產業發展之努力值得嘉許與期待,但是若能就地規劃將廖文毅墓園納入做為「西螺產業與文化園區」,除了原本規劃的醬油博物館與農特產中心,是否也能一併規劃一館做為西螺鎮立文物館,展示西螺眾多的地方文物與提供西螺旅遊導覽資訊之處,創造多元思維的雙贏政策。
  4. 近來廖文毅史績又有多人與多個單位陸續有極大的興致研究,或許就如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在《 “台灣共和國” 總論》所敘:「豈能成敗論英雄,不容青史盡成灰」。廖文毅如你我般也非完聖之人,但他的家族事蹟卻是值得一提的台灣近代史傳奇寶藏。

我們的台灣政府極其用心要於數年內將全台各地的公墓加以整地,完成後將一掃亂葬崗式的雜亂現象,這是好的政策也是邁向文明之途不得不做的陣痛政策。但是原本掩沒於雜亂草叢中的先烈墓園,是否也將隨此毀於一旦,而無法發掘?提昇殯葬文化與墓園美化是進步而且好的美意,但是各地方政府與地方文史工作者可否也用心探究,是否也有一些類似廖文毅家族墓園所突顯具有地方文史意義的墓園該毀或存?留待各界集思廣益。

2003/6/9

2005/6/24 [中華民國]政府 – 雲林縣政府 – 西螺鎮公所粗暴令下: